初夏,绿意盎然,巴州区平梁镇青包山村的果药产业园里,村民忙着给李树锄草、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放眼望去,一颗颗脆绿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依现在这个长势,今年应该有个好收成。”负责人何娟每天都要到园区转上好几圈,人手不够的时候,也会跟着村民一起干活。
过去,何娟一直和丈夫在外务工,随着家乡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夫妻二人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5年3月,夫妻俩回到家乡,在巴州区平梁镇青包山村流转500余亩土地,成立智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巴药局专家的建议指导下,采取药果套种的模式种植特色水果和道地药材。目前已种植青脆李160余亩、栀子树200余亩、魔芋200余亩,套种药用木瓜、白芍、老虎姜等道地药材,整个园区的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因为有巴药局提供的技术支撑,果苗、药苗很少出现病虫害和坏死现象,产业发展逐渐成熟。
“四月,魔芋地里锄草,紧接着李子园要施肥,成熟后还要开始采摘。”贫困户蹇启应说,在园区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比种庄稼轻松,还能定时领取工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目前,常年在园区务工的当地村民有15人。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160余亩青脆李今年将大面积投产,何娟和丈夫却犯了难。“产业园区的道路还没有硬化,通往社道路的产业路还是一条泥路,遇到下雨,运输上存在很大困难。”何娟说,去年,魔芋成熟开挖时,由于遇到雨季,通往园区的泥路太滑车辆进不来,部分魔芋没能及时销售。再过一段时间,青脆李就要成熟了,除了担心运输上的问题,何娟还在积极联系电商,对接销路。
何娟说,如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希望能够加大对农村,特别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接,让销路更宽更广有保障,让他们在产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太多像何娟夫妇一样普普通通的创业者,辞掉在外人眼中还不错的工作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产业发展兴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保障,一般农业产业见效至少需要2-3年时间,种植户漫长的等待和苦心经营,为的是产业能够顺利投产,并进入市场,从而获得收益。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偏僻、落后的村庄,社社通上水泥路,出行问题得到保障。畅通了“致富路”,产业发展迎来新希望。也应当看到,产业投产后,销售渠道窄是许多专合社和种植户面临的窘境。积极主动对接,帮助专合社和种植户畅通销路,保障农产品顺利走进市场,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产业发展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