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小小柞蚕茧如何成为“金疙瘩”?

【来源: 四川日报 史晓露】【点击举报】

  近日,在巴中市恩阳区举行的第一届秦巴农洽会暨第二十七届西交会上,巴州区寺岭镇贺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秀斌带着村里的柞蚕蛹前来参展,“很受欢迎,不少客商都有合作意向。”

  柞蚕在野外生长,喜食柞树叶,故得其名。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全省多个县发展柞蚕产业。之后,随着桑蚕产业的发展外加市场需求不大,柞蚕产业逐渐衰落。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柞蚕丝需求量的增加,柞蚕常供不应求。

  市场回暖,拥有丰富柞林资源的巴中看到了机会。最近几年,凭借资源、品种和技术优势,巴中开始重新大力发展柞蚕产业,如今,这一产业已成为当地一些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抓机遇:出台规划+整合资源

  9月11日早上6点过,天刚蒙蒙亮,贺家河村村民贺长强已带上剪子等工具出门了。他要去附近的山林里忙碌,“蚕已经长到两寸左右,山上鸟多,要做好防鸟工作。”贺长强说。如今,小小柞蚕已成为他的致富法宝。

  看到柞蚕产业回暖,2014年,巴中派相关负责人专门到河南等地考察。巴州区蚕桑站站长鲜晓波深有感触,“当地有很多柞蚕深加工企业,柞蚕茧也被加工成美容品、丝棉被等,有的县7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柞蚕产业。”

  机遇当前,2015年,巴中市出台《巴中市柞蚕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提出要以通江陈河柞蚕种场为核心养殖区,辐射带动通江陈河、涪阳、新场,巴州区寺岭、凌云、柳岗等47个乡(镇),建设3个国家级柞蚕基地县和9个5万亩有机柞蚕生产基地乡镇,打造“中国富硒柞蚕之乡”。

  在此大环境下,贺家村整合林地林业资源,将贺长强等村民的自留山流转出来养殖柞蚕。如今,村里已成立3个专业合作社,养殖柞蚕1200亩。2017年,合作社还养殖8公斤蚕种,收获了3100公斤左右的蚕茧,销售收入20余万元。贺长强和妻子在合作社务工,“一天工资120元,一年务工和分红能有4万多元。”贺长强说。

  强产业:种养结合+延长产业链

  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贺家河村就养过柞蚕。鲜晓波介绍,过去是粗放式养殖,现在是科学养殖。种养模式就是体现之一。

  巴中市农业局蚕业管理站高级农艺师刘霞说,巴中的食用菌产业需要大量的柞树椴木资源。发展柞蚕可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大量原料,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可带动柞蚕产业的发展。

  贺家河村的专业合作社利用每年养蚕修剪的树枝培育银耳和木耳。“木耳、银耳收入也有30余万元。”贺家河村委会副主任、寺岭镇林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林波说。此外,当地还在林下套种了茯苓,“林下有蚕粪,是天然的肥料。”

  除了科学养殖,巴中还尝试引进柞蚕深加工企业。但在这方面,巴中遇到了问题,“天津、南充等地的丝绸、纺织企业都来考察过,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刘霞认为,这主要与当地的柞蚕产量不高有关。

  目前巴中市的柞蚕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除巴州区的两三个乡镇外,其他地方并未进行规模养殖。分析原因,刘霞认为,这主要与村民积极性不高有关。“柞蚕养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下的老弱病残,没人愿意养。”陈河乡党委书记杨继说。

  通江县陈河乡拥有丰富的柞林资源,还有省内唯一一个柞蚕种选育、保育、繁育基地——通江县柞蚕种场。如何依托这一优势做大做强柞蚕产业?

  “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回村创业,壮大柞蚕产业。”杨秀斌说,目前,当地不少地方已加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引力度。而据刘霞介绍,“最近送了50颗柞蚕茧到相关机构进行韧度检验,看是否能做外科手术缝合线、伤口敷料等。”刘霞说,如果检测结果好,将有利于招引相关企业,发展新的深加工产品。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