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巴中日报 李俊如】【点击举报】
“把所有的自留地丈量完,分配要公平公正,不能搞小动作。”7 月31 日,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村委会的院坝里正在召开村民大会,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自留地重新丈量和分配的事。最终通过村民举手表决,同意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就近分配。
自留地分配,本来是一件小事,但长滩河村不论大事小事都必须由村民做主决定。这仅仅是该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努力实现村级善治,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活力的一个缩影。而这些改变,无不从探索“1+3+N”村级治理模式开始。
强党建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夏日的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风景格外明艳,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新居、一片片产业园,还有青葱的树木、盛开的花朵,无不展示着这个村的无限生机。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正在整理资料。村支部书记杨秀春介绍说,这位老人叫王永新,是一名老党员。为了能够帮村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每天都会到村委会义务“上班”。今天他是来完善村里预备党员的一些资料。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作为一名党员,帮村里做些事是应该的。”王永新一边忙着整理资料,一边告诉记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自2014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新居、兴产业,长滩河村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提升,村民也从土坯房搬进了新村聚居点。
不过,从过去的散居变为聚居后,矛盾反而增多了,村民之间常因一些琐事发生争吵,大家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也不高。
如何改变涣散的基层现状?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就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
为此,长滩河村探索创新以1个党总支、3类功能型党支部、N个村民自治组织为构架的“1+3+N”村级治理模式。
2017年初,长滩河村成立党总支,下设集体资产管理党支部、产业发展党支部和老年协会党支部。同时组建了集体资产管理协会、产业发展联合会、红白理事会、新居业主委员会、老年协会等5个村民自治组织,主要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
“现在村上有了电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这些都属于集体资产,都可以对外承租产生收益。”杨秀春说,村里发展桃李、道地药材产业园后,也产生了集体收益,这些都需要专门部门来管理。
基层服务水平也亟待提升。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村里有大量留守老人,成立老年协会党支部后,老党员和退休党员可以牵头开展老年活动,管理日间照料中心等活动场所。
目前,这套班子由32名党员组成。这些党员积极发挥好落实好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调节矛盾纠纷、带领致富兴业、优化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长滩河村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重自治 村民成了村里的主人翁
前不久,村民陈国福的母亲去世,宴席怎么办?陈国富首先去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告知。
“婚丧嫁娶及考上大学本科,可以申请办酒席;杜绝大办房子酒、满月酒、兵酒、院坝酒等不良行为……”
在长滩河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红白理事会公约,共7条,条条直击陈规陋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耕文明也需要不断更新,注入现代文明的元素,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当前,在乡村乱办滥办酒席、铺装浪费等现象还一直存在,如何破解去除陈规陋习的难题?立规矩、划底线,就是一把有效的钥匙。
长滩河村的红白理事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杜绝铺张浪费,村里根据村规民约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公约。凡是操办宴席的村民,必须申报红白理事会同意,哪些酒宴可以办、怎么办、哪里办,都要遵守红白理事会的公约。
“三年来,村里兴办酒席量减少了60%,铺张浪费得到了有效遏制,文明新风逐渐养成。”谈及成效,杨秀春更坚定了实施红白理事会制度的信心。
除了红白理事会公约,在长滩河村每家每户的墙上,都贴着一张村规民约。
记者看到,从乡村社会治安到村风民俗,长滩河村的6条村规民约都全部涵盖,而且容易理解和记忆。
“之前的村规民约有20条,有些杂乱,村民也不好记。”杨秀春说,现在的这6条村规民约凝聚的是全体村民对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的共识。
虽然村规民约的条款不多,但也是经过了严格的程序考验。根据实际情况,村委会先是在村里进行宣传动员,组织村民参与讨论,将村民反映比较强烈、要求相对迫切、思想认识比较统一的事情,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起来,以解决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
“村规民约还要经过合法性审查,张榜公示内容后,村民进行表决,最后在村里公示实施。”村主任唐春说,因为村民都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大部分条文的要求都是村民日常关注的内容,而且大家也都参与了投票,对条文一致认可。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村里还创新了村民代表提议、村民小组商议、村“两委”合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四步议事法”,对村内各项公约、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让村民真正成为村里的主人翁。
育德治 擦亮“礼义长滩”名片
“家美人勤尚礼崇孝礼义长滩共建新家园,精准扶贫产业富民城乡一体同圆幸福梦”。在长滩河村“两委”办公室门前,这一副对联格外醒目,充分展示了长滩河新村面貌及人文精神。
巴州区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故里。长滩河村在加快村民自治步伐的同时,依托晏阳初故里这个载体,开办晏阳初讲堂,进一步实现村级德治。
今年4月13日,长滩河村的晏阳初讲堂里挤满了村民,晏阳初的侄孙宴鸿国老师给村民们讲解晏阳初的事迹以及治贫治愚的思想。台上,讲得浅显易懂;台下,听得津津有味。
除了讲晏阳初的思想,长滩河村的晏阳初讲堂还讲惠民政策、讲感恩向上美德、讲崇德尚礼的故事,同时还开展“星级文明户”“孝星”“致富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
“去年,长滩河村脱贫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村民就是需要进行这样的精神洗礼,改变他们的陈旧想法和看法,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弘扬积极向善的正能量。”不仅是村支书杨秀春这样认为,而且村民们也非常认可这个讲堂。
去年,村民陈于明成了村里的“名人”,他被评为“长滩孝星”。多年来,他一直精心照顾年迈的老父亲,帮其洗脸洗脚、把最好吃的留给老人。如今陈于明的父亲已经90高龄,他逢人便说自己养了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正是有了陈于明这样的榜样,村民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正在长滩河村弘扬。目前,该村正在加快建设村史馆,日后将对评选出的“长滩孝星”“最美家庭”等,将其人其事载入村史馆,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聚居点的新居墙上,记者看到,以“百善孝为先”“人勤春来早”等为主题的画作格外显眼。
“我们在墙体的显眼处画上一些直观明了的画,潜移默化改变村民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唐春说,“礼义长滩”这张名片正在擦亮。
树法治 按规矩办事解民忧
“两个女儿出嫁了,我的土地流转费还要按原来的五个人计算……”长滩河村六社村民陈友贵因为土地流转补偿费的问题找到该社的网格员,希望得到处理。
陈友贵家原本5口人,后来因为两个女儿陆续出嫁,土地自然也就相应减少,但陈友贵坚持按照原来的五口人计算土地流转补偿费。陈友贵的要求合不合理、符不符合规矩,既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村委会说了算,而是村民说了算。
去年11月23日上午,在陈友贵家的院坝里,一场“一述二评三讲”的矛盾纠纷调处正在进行。首先是陈友贵讲述事情的经过和要求,然后现场28名村民代表进行现场评议对错,最后法律顾问讲法调节纠纷。现场村民均认为,陈友贵的土地流转补偿费应该按照现在家庭人口数进行计算,此番矛盾调处最终让这位村民心服口服。
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长滩河村在所辖的8个社分别建立了网格工作站,专门配备了网格员。而这些网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搜集村民各类服务需求,然后得到解决。同时还组建了一支“红袖标”队伍,队员由各社社长组成,他们肩上带着“志愿者”标识,义务为村民解难题。
在长滩河村委会办公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廉情谈话室,纪委干部定期与干部党员谈心谈话,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同时还开设法治讲堂,定期邀请政法干警、纪委干部等专业人士给村民讲法讲纪讲规,培育法律明白人。
在长滩河村的入口,茵茵草地上塑着三把“扇子”,下面的两把小扇分别画着梅兰竹菊,中间的大扇上刻着周敦颐的《爱莲说》,扇子的左下角一支红莲开得正艳……
记者手记
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善治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涤荡文明乡风等,乡村才能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长滩河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探索乡村善治的新路子。以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加大自治、德治、法治力度,探索出了“1+3+N”村级治理模式。不但充分体现了以的党组织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而且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长滩河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光体现在村民住居、产业增收上,更体现在乡风文明提升上。对于长滩河村村民来说,在“1+3+N”治理模式的推进中,“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正在加快实现。
自留地分配,本来是一件小事,但长滩河村不论大事小事都必须由村民做主决定。这仅仅是该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努力实现村级善治,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活力的一个缩影。而这些改变,无不从探索“1+3+N”村级治理模式开始。
强党建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夏日的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风景格外明艳,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新居、一片片产业园,还有青葱的树木、盛开的花朵,无不展示着这个村的无限生机。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正在整理资料。村支部书记杨秀春介绍说,这位老人叫王永新,是一名老党员。为了能够帮村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每天都会到村委会义务“上班”。今天他是来完善村里预备党员的一些资料。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作为一名党员,帮村里做些事是应该的。”王永新一边忙着整理资料,一边告诉记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自2014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新居、兴产业,长滩河村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提升,村民也从土坯房搬进了新村聚居点。
不过,从过去的散居变为聚居后,矛盾反而增多了,村民之间常因一些琐事发生争吵,大家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也不高。
如何改变涣散的基层现状?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就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
为此,长滩河村探索创新以1个党总支、3类功能型党支部、N个村民自治组织为构架的“1+3+N”村级治理模式。
2017年初,长滩河村成立党总支,下设集体资产管理党支部、产业发展党支部和老年协会党支部。同时组建了集体资产管理协会、产业发展联合会、红白理事会、新居业主委员会、老年协会等5个村民自治组织,主要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
“现在村上有了电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这些都属于集体资产,都可以对外承租产生收益。”杨秀春说,村里发展桃李、道地药材产业园后,也产生了集体收益,这些都需要专门部门来管理。
基层服务水平也亟待提升。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村里有大量留守老人,成立老年协会党支部后,老党员和退休党员可以牵头开展老年活动,管理日间照料中心等活动场所。
目前,这套班子由32名党员组成。这些党员积极发挥好落实好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调节矛盾纠纷、带领致富兴业、优化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长滩河村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重自治 村民成了村里的主人翁
前不久,村民陈国福的母亲去世,宴席怎么办?陈国富首先去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告知。
“婚丧嫁娶及考上大学本科,可以申请办酒席;杜绝大办房子酒、满月酒、兵酒、院坝酒等不良行为……”
在长滩河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红白理事会公约,共7条,条条直击陈规陋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耕文明也需要不断更新,注入现代文明的元素,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当前,在乡村乱办滥办酒席、铺装浪费等现象还一直存在,如何破解去除陈规陋习的难题?立规矩、划底线,就是一把有效的钥匙。
长滩河村的红白理事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杜绝铺张浪费,村里根据村规民约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公约。凡是操办宴席的村民,必须申报红白理事会同意,哪些酒宴可以办、怎么办、哪里办,都要遵守红白理事会的公约。
“三年来,村里兴办酒席量减少了60%,铺张浪费得到了有效遏制,文明新风逐渐养成。”谈及成效,杨秀春更坚定了实施红白理事会制度的信心。
除了红白理事会公约,在长滩河村每家每户的墙上,都贴着一张村规民约。
记者看到,从乡村社会治安到村风民俗,长滩河村的6条村规民约都全部涵盖,而且容易理解和记忆。
“之前的村规民约有20条,有些杂乱,村民也不好记。”杨秀春说,现在的这6条村规民约凝聚的是全体村民对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的共识。
虽然村规民约的条款不多,但也是经过了严格的程序考验。根据实际情况,村委会先是在村里进行宣传动员,组织村民参与讨论,将村民反映比较强烈、要求相对迫切、思想认识比较统一的事情,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起来,以解决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
“村规民约还要经过合法性审查,张榜公示内容后,村民进行表决,最后在村里公示实施。”村主任唐春说,因为村民都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大部分条文的要求都是村民日常关注的内容,而且大家也都参与了投票,对条文一致认可。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村里还创新了村民代表提议、村民小组商议、村“两委”合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四步议事法”,对村内各项公约、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让村民真正成为村里的主人翁。
育德治 擦亮“礼义长滩”名片
“家美人勤尚礼崇孝礼义长滩共建新家园,精准扶贫产业富民城乡一体同圆幸福梦”。在长滩河村“两委”办公室门前,这一副对联格外醒目,充分展示了长滩河新村面貌及人文精神。
巴州区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故里。长滩河村在加快村民自治步伐的同时,依托晏阳初故里这个载体,开办晏阳初讲堂,进一步实现村级德治。
今年4月13日,长滩河村的晏阳初讲堂里挤满了村民,晏阳初的侄孙宴鸿国老师给村民们讲解晏阳初的事迹以及治贫治愚的思想。台上,讲得浅显易懂;台下,听得津津有味。
除了讲晏阳初的思想,长滩河村的晏阳初讲堂还讲惠民政策、讲感恩向上美德、讲崇德尚礼的故事,同时还开展“星级文明户”“孝星”“致富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
“去年,长滩河村脱贫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村民就是需要进行这样的精神洗礼,改变他们的陈旧想法和看法,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弘扬积极向善的正能量。”不仅是村支书杨秀春这样认为,而且村民们也非常认可这个讲堂。
去年,村民陈于明成了村里的“名人”,他被评为“长滩孝星”。多年来,他一直精心照顾年迈的老父亲,帮其洗脸洗脚、把最好吃的留给老人。如今陈于明的父亲已经90高龄,他逢人便说自己养了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正是有了陈于明这样的榜样,村民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正在长滩河村弘扬。目前,该村正在加快建设村史馆,日后将对评选出的“长滩孝星”“最美家庭”等,将其人其事载入村史馆,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聚居点的新居墙上,记者看到,以“百善孝为先”“人勤春来早”等为主题的画作格外显眼。
“我们在墙体的显眼处画上一些直观明了的画,潜移默化改变村民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唐春说,“礼义长滩”这张名片正在擦亮。
树法治 按规矩办事解民忧
“两个女儿出嫁了,我的土地流转费还要按原来的五个人计算……”长滩河村六社村民陈友贵因为土地流转补偿费的问题找到该社的网格员,希望得到处理。
陈友贵家原本5口人,后来因为两个女儿陆续出嫁,土地自然也就相应减少,但陈友贵坚持按照原来的五口人计算土地流转补偿费。陈友贵的要求合不合理、符不符合规矩,既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村委会说了算,而是村民说了算。
去年11月23日上午,在陈友贵家的院坝里,一场“一述二评三讲”的矛盾纠纷调处正在进行。首先是陈友贵讲述事情的经过和要求,然后现场28名村民代表进行现场评议对错,最后法律顾问讲法调节纠纷。现场村民均认为,陈友贵的土地流转补偿费应该按照现在家庭人口数进行计算,此番矛盾调处最终让这位村民心服口服。
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长滩河村在所辖的8个社分别建立了网格工作站,专门配备了网格员。而这些网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搜集村民各类服务需求,然后得到解决。同时还组建了一支“红袖标”队伍,队员由各社社长组成,他们肩上带着“志愿者”标识,义务为村民解难题。
在长滩河村委会办公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廉情谈话室,纪委干部定期与干部党员谈心谈话,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同时还开设法治讲堂,定期邀请政法干警、纪委干部等专业人士给村民讲法讲纪讲规,培育法律明白人。
在长滩河村的入口,茵茵草地上塑着三把“扇子”,下面的两把小扇分别画着梅兰竹菊,中间的大扇上刻着周敦颐的《爱莲说》,扇子的左下角一支红莲开得正艳……
记者手记
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善治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涤荡文明乡风等,乡村才能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长滩河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探索乡村善治的新路子。以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加大自治、德治、法治力度,探索出了“1+3+N”村级治理模式。不但充分体现了以的党组织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而且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长滩河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光体现在村民住居、产业增收上,更体现在乡风文明提升上。对于长滩河村村民来说,在“1+3+N”治理模式的推进中,“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正在加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