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巴中日报 唐霞】【点击举报】
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我市选派了699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们因村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抓发展、拔穷根,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在扎根贫困村的扶贫队伍中,朱杰与刘秀梅是巴州区唯一的一对“夫妻档”。
2015年8月,朱杰由巴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推荐,安排到枣林镇灵山村担任第一书记。2017年4月,他妻子刘秀梅也被组织从区总工会派驻到回风街道办事处白鹤山村(非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就这样,他们俩携手走上了脱贫攻坚之路。回首近三年的第一书记工作,朱杰说,既有村里发生的巨变、村民快速增收带来的喜悦与欣慰,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涩。
A 扶贫还得先扶志 党建引领强化一线
四年前,朱杰来到平均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亩的枣林镇灵山村,这里是典型的高山旱梁贫困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198户61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96人。面对组织的信任、百姓的期盼,脱贫帮扶抓什么?怎么抓?他悟出了自己的道道。
“我刚去的时候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村上办公条件差,连台电脑都没有,于是我决定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2015年8月,朱杰到村报到的第二天,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党员、社长、部分村民代表召开精准扶贫座谈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当即修订脱贫致富规划、调整产业发展项目,并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的灵山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他这个人很活跃。”村主任吴三礼告诉记者,“朱书记一到村里首先就抓住了党建这个关键点不放,一下子就把全村事务全拎起来了。我们以前总觉得群众思想觉悟不高,做事得不到支持,工作推进很不理想,没想到朱书记开几个会就全解决了!”就这样,灵山村从刚开始召集不齐党员开会,到健全的“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再到在项目现场开协调会,又到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群策群议开小会,村里的杂音渐渐少了,党员群众的心气高了,工作推动更顺畅了。
B 走访摸底是基础 夫唱妇随齐进步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刘秀梅所在的白鹤山村。白鹤山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白鹤山半山腰,距巴城16公里,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77人。
2017年4月,刘秀梅在丈夫的支持下,主动申请到白鹤山村任第一书记。从此以后,刘秀梅脱掉职业装、换上运动服,脱掉高跟鞋、换上运动鞋,开始了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白鹤山村,刘秀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村委会连套像样的桌子板凳都没有,到处是灰尘,杂乱无章。村委会尚且如此,村内的脏乱差情况可想而知:村里没有下水道,只有旱厕,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的,遇到下雨天就更是泥泞难走。刘秀梅的心凉了半截,回家就找丈夫哭诉。谁知,朱杰不仅没有安慰,反而严肃地说道:村里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体现你第一书记能力的时候到了!你要发挥你最大的潜力改变这种情况。扶贫,说大了是政治任务,说小了是做善心事、积德事。
于是,刘秀梅默默地告诉自己,要抓住这次锻炼的机会,坚守岗位,务实重干,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她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听取老百姓的真实呼声,掌握群众的真正需求,摸查村里基础设施、人口比例等真实情况。“过去这一年,妻子常拉着我到村里开展政策宣讲;每隔几天回到家中,两个第一书记就开起工作交流会。”通过交流,他们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也让之前在事业上没有交集的他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对方,感情愈加深厚。遇到困惑相互交流,有了经验互相分享,夫妻俩在扶贫路上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着。
C 招引企业抓项目 把劲使到百姓心坎上
“进村以后,通过摸排走访,我发现灵山村贫困不是因为农户懒惰,也不是没有资源,而是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化效益化的产业。”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朱杰的思路是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发动各方力量做“大蛋糕”。
2015年以来,朱杰通过走访本村成功人士、拜访中小企业,邀请回乡创业等方式,成功签约了本乡四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和三个企业进村投资发展协议,形成了灵山村社社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六园一带一中心”产业圈。这“六园一带一中心”朱杰如数家珍,一社灵山印象休闲苑和葡萄园,二社桃子园、道地药材园、水产、蛋鸡养殖;三社李子园;4社花椒园和黄羊养殖……
除了招进来、留得住,朱杰还帮助项目活得好。2015年10月,朱杰了解到本村有位在外务工的村民吴三江在养殖方面是个能手,于是通过电话、微信给吴三江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回家搞蛋鸡养殖。2016年年初,吴三江在村里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养鸡场。2016年9月的一个晚上,朱杰正在村部整理扶贫资料,突然接到吴三江的电话:“书记,鸡提前产蛋了,屋里鸡蛋堆成山,我这销路还没打开,这可怎么是好?”为打开销路,朱杰一方面动员机关干部和单位伙食团按市场价购买,另一方面跑到巴城各大超市和蛋糕店寻求订单。在朱杰的帮助下,吴三江的养鸡场与巴中明汇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蛋合同,解决了鸡蛋销路。
“他这个人很实在。”吴三礼说,“朱书记执行力特别强,只要是第一书记职责范围内的要求,他都能坚决贯彻落实,不搞虚活,大到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小到帮扶工作日志,都是一丝不苟。”为灵山村修路争取资金,朱杰在市区两级不停奔波,为发展养殖产业他没日没夜上农户家做工作拆迁平地,为安排贫困户就业他和老板反复沟通,为监管村级道路质量他顶风冒雨……回到宿舍,为按规定完成第一书记工作汇报时常忙到凌晨。
D 夫妻携手助脱贫 家人充当坚实后盾
驻村帮扶,苦乐相伴,夫妻俩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刘秀梅说,家里两位老人已经70多岁,小儿子还不满3岁,现在两个人又都要长期驻村,家庭和孩子实在是缺人照管。不过作为婆婆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孩子,我们都是过苦日子过来的,现在老百姓有脱贫的好政策,你们俩作为党员干部,能当第一书记帮贫困户脱贫,这是积德积福的好事。我们的身体还可以,家庭这边你就放心,亲戚朋友都会帮忙照顾,你父亲是个基层干部,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永远支持你们!”从此,朱杰和刘秀梅就放心走上了脱贫攻坚之路,朋友笑称他们为“夫妻第一书记”。
2017年11月,灵山村迎来市级脱贫验收,当时朱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连续20天没有回家。脱贫验收结束,他给母亲打电话,这才知道前段时间父亲突发心脏病做完手术,正在医院修养。“那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我根本没有时间顾家里,再加上父亲有心隐瞒,我真的完全不知道父亲住院的事。当我赶到医院,看到父亲插着管子,瘦了一圈,我就泣不成声了!”朱杰说,脱贫攻坚再苦再累,他也没有哭过,可是对家人的疏忽和愧疚那一刻让他觉得无比难过,眼泪完全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灵山村于2017年1月被评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四好村”,2017年9月成功退出了贫困村序列。2018年6月灵山村接受脱贫摘帽国家检查验收组专家综合评估,得到一致好评。
2015年8月,朱杰由巴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推荐,安排到枣林镇灵山村担任第一书记。2017年4月,他妻子刘秀梅也被组织从区总工会派驻到回风街道办事处白鹤山村(非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就这样,他们俩携手走上了脱贫攻坚之路。回首近三年的第一书记工作,朱杰说,既有村里发生的巨变、村民快速增收带来的喜悦与欣慰,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涩。
A 扶贫还得先扶志 党建引领强化一线
四年前,朱杰来到平均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亩的枣林镇灵山村,这里是典型的高山旱梁贫困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198户61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96人。面对组织的信任、百姓的期盼,脱贫帮扶抓什么?怎么抓?他悟出了自己的道道。
“我刚去的时候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村上办公条件差,连台电脑都没有,于是我决定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2015年8月,朱杰到村报到的第二天,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党员、社长、部分村民代表召开精准扶贫座谈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当即修订脱贫致富规划、调整产业发展项目,并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的灵山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他这个人很活跃。”村主任吴三礼告诉记者,“朱书记一到村里首先就抓住了党建这个关键点不放,一下子就把全村事务全拎起来了。我们以前总觉得群众思想觉悟不高,做事得不到支持,工作推进很不理想,没想到朱书记开几个会就全解决了!”就这样,灵山村从刚开始召集不齐党员开会,到健全的“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再到在项目现场开协调会,又到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群策群议开小会,村里的杂音渐渐少了,党员群众的心气高了,工作推动更顺畅了。
B 走访摸底是基础 夫唱妇随齐进步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刘秀梅所在的白鹤山村。白鹤山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白鹤山半山腰,距巴城16公里,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77人。
2017年4月,刘秀梅在丈夫的支持下,主动申请到白鹤山村任第一书记。从此以后,刘秀梅脱掉职业装、换上运动服,脱掉高跟鞋、换上运动鞋,开始了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白鹤山村,刘秀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村委会连套像样的桌子板凳都没有,到处是灰尘,杂乱无章。村委会尚且如此,村内的脏乱差情况可想而知:村里没有下水道,只有旱厕,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的,遇到下雨天就更是泥泞难走。刘秀梅的心凉了半截,回家就找丈夫哭诉。谁知,朱杰不仅没有安慰,反而严肃地说道:村里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体现你第一书记能力的时候到了!你要发挥你最大的潜力改变这种情况。扶贫,说大了是政治任务,说小了是做善心事、积德事。
于是,刘秀梅默默地告诉自己,要抓住这次锻炼的机会,坚守岗位,务实重干,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她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听取老百姓的真实呼声,掌握群众的真正需求,摸查村里基础设施、人口比例等真实情况。“过去这一年,妻子常拉着我到村里开展政策宣讲;每隔几天回到家中,两个第一书记就开起工作交流会。”通过交流,他们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也让之前在事业上没有交集的他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对方,感情愈加深厚。遇到困惑相互交流,有了经验互相分享,夫妻俩在扶贫路上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着。
C 招引企业抓项目 把劲使到百姓心坎上
“进村以后,通过摸排走访,我发现灵山村贫困不是因为农户懒惰,也不是没有资源,而是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化效益化的产业。”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朱杰的思路是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发动各方力量做“大蛋糕”。
2015年以来,朱杰通过走访本村成功人士、拜访中小企业,邀请回乡创业等方式,成功签约了本乡四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和三个企业进村投资发展协议,形成了灵山村社社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六园一带一中心”产业圈。这“六园一带一中心”朱杰如数家珍,一社灵山印象休闲苑和葡萄园,二社桃子园、道地药材园、水产、蛋鸡养殖;三社李子园;4社花椒园和黄羊养殖……
除了招进来、留得住,朱杰还帮助项目活得好。2015年10月,朱杰了解到本村有位在外务工的村民吴三江在养殖方面是个能手,于是通过电话、微信给吴三江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回家搞蛋鸡养殖。2016年年初,吴三江在村里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养鸡场。2016年9月的一个晚上,朱杰正在村部整理扶贫资料,突然接到吴三江的电话:“书记,鸡提前产蛋了,屋里鸡蛋堆成山,我这销路还没打开,这可怎么是好?”为打开销路,朱杰一方面动员机关干部和单位伙食团按市场价购买,另一方面跑到巴城各大超市和蛋糕店寻求订单。在朱杰的帮助下,吴三江的养鸡场与巴中明汇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蛋合同,解决了鸡蛋销路。
“他这个人很实在。”吴三礼说,“朱书记执行力特别强,只要是第一书记职责范围内的要求,他都能坚决贯彻落实,不搞虚活,大到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小到帮扶工作日志,都是一丝不苟。”为灵山村修路争取资金,朱杰在市区两级不停奔波,为发展养殖产业他没日没夜上农户家做工作拆迁平地,为安排贫困户就业他和老板反复沟通,为监管村级道路质量他顶风冒雨……回到宿舍,为按规定完成第一书记工作汇报时常忙到凌晨。
D 夫妻携手助脱贫 家人充当坚实后盾
驻村帮扶,苦乐相伴,夫妻俩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刘秀梅说,家里两位老人已经70多岁,小儿子还不满3岁,现在两个人又都要长期驻村,家庭和孩子实在是缺人照管。不过作为婆婆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孩子,我们都是过苦日子过来的,现在老百姓有脱贫的好政策,你们俩作为党员干部,能当第一书记帮贫困户脱贫,这是积德积福的好事。我们的身体还可以,家庭这边你就放心,亲戚朋友都会帮忙照顾,你父亲是个基层干部,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永远支持你们!”从此,朱杰和刘秀梅就放心走上了脱贫攻坚之路,朋友笑称他们为“夫妻第一书记”。
2017年11月,灵山村迎来市级脱贫验收,当时朱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连续20天没有回家。脱贫验收结束,他给母亲打电话,这才知道前段时间父亲突发心脏病做完手术,正在医院修养。“那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我根本没有时间顾家里,再加上父亲有心隐瞒,我真的完全不知道父亲住院的事。当我赶到医院,看到父亲插着管子,瘦了一圈,我就泣不成声了!”朱杰说,脱贫攻坚再苦再累,他也没有哭过,可是对家人的疏忽和愧疚那一刻让他觉得无比难过,眼泪完全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灵山村于2017年1月被评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四好村”,2017年9月成功退出了贫困村序列。2018年6月灵山村接受脱贫摘帽国家检查验收组专家综合评估,得到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