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巴中日报 欧阳常林】【点击举报】
本报记者 欧阳常林
巴州区龙背乡玉凤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7人,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56户210人脱贫。近日记者在玉凤村看到,通村柏油路笔直宽敞,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文化室里有村民正在下棋,产业园里技术员在做教学指导,好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
完善基础设施
推进四好村创建
玉凤村村内道路基础差,农副产品对外运输困难,成本高。修路是村民迫切的愿望。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以改善村内道路为重点,村道路加宽700米,新建硬化通村道路500米,硬化社道路2.6公里,新建产业泥石路3.3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除修路外,还实施完成自来水主管网6000米,入户支网15000米,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新增变压器3台,改造低压线路2400米,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完善了村级阵地建设,新建文化娱乐广场6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6套和体育设施2套;对70平方米的卫生室改造升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住上安全房。方定文家房屋维修加固、邓如学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实施,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改善了玉凤村的面貌,也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玉凤村还通过“四好村”创建,力争让村民过上新生活。每月开办农民夜校课程3次,重点进行法律讲解、农技培训、宣讲国家政策等;农家书屋藏书6000余册,拓宽了村民的视野;新建的文化室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服务功能,配备有电视、影像、放映、象棋等文化器材。与此同时,还通过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的开展,逐渐扭转了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摒弃了陈规陋习。“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激发了大家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村第一书记陈小东说。
实施产业发展
带动群众增收
在发展产业上,玉凤村确定了以种养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全村种植早熟红梨60亩、皂角50亩、青枫树300亩、青仁黑豆150亩,养殖龙虾20亩,400只规模良种山羊养殖基地已建成。村集体经济分红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该村引进四川七彩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栽种了青枫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销售青枫树等,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途径。“土地流转后,流转费加上园区务工费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传统农作物的收入。”正在挖沟排水、修剪枝叶的贫困户蒋定华说。听说要发展产业,他毫不犹豫就将家里的4亩土地流转出来。
贫困户冯以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喂养家里的2头牛和3头猪。“过去,我们种胡豆等,只够维持生活。现在我家的2亩地以每亩800元/年的价格流转出去种植青仁黑豆。我就一门心思搞养殖,去年我家光卖猪就收入了2000元,我还在养牛、养鸡、养鱼。”冯以明说,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巴州区龙背乡玉凤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7人,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56户210人脱贫。近日记者在玉凤村看到,通村柏油路笔直宽敞,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文化室里有村民正在下棋,产业园里技术员在做教学指导,好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
完善基础设施
推进四好村创建
玉凤村村内道路基础差,农副产品对外运输困难,成本高。修路是村民迫切的愿望。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以改善村内道路为重点,村道路加宽700米,新建硬化通村道路500米,硬化社道路2.6公里,新建产业泥石路3.3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除修路外,还实施完成自来水主管网6000米,入户支网15000米,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新增变压器3台,改造低压线路2400米,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完善了村级阵地建设,新建文化娱乐广场6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6套和体育设施2套;对70平方米的卫生室改造升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住上安全房。方定文家房屋维修加固、邓如学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实施,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改善了玉凤村的面貌,也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玉凤村还通过“四好村”创建,力争让村民过上新生活。每月开办农民夜校课程3次,重点进行法律讲解、农技培训、宣讲国家政策等;农家书屋藏书6000余册,拓宽了村民的视野;新建的文化室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服务功能,配备有电视、影像、放映、象棋等文化器材。与此同时,还通过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的开展,逐渐扭转了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摒弃了陈规陋习。“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激发了大家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村第一书记陈小东说。
实施产业发展
带动群众增收
在发展产业上,玉凤村确定了以种养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全村种植早熟红梨60亩、皂角50亩、青枫树300亩、青仁黑豆150亩,养殖龙虾20亩,400只规模良种山羊养殖基地已建成。村集体经济分红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该村引进四川七彩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栽种了青枫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销售青枫树等,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途径。“土地流转后,流转费加上园区务工费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传统农作物的收入。”正在挖沟排水、修剪枝叶的贫困户蒋定华说。听说要发展产业,他毫不犹豫就将家里的4亩土地流转出来。
贫困户冯以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喂养家里的2头牛和3头猪。“过去,我们种胡豆等,只够维持生活。现在我家的2亩地以每亩800元/年的价格流转出去种植青仁黑豆。我就一门心思搞养殖,去年我家光卖猪就收入了2000元,我还在养牛、养鸡、养鱼。”冯以明说,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