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依靠两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我建起鸡圈,养了土鸡,一年净收入三万余元,一下子就脱贫了。”聊起养鸡,巴州区大茅坪镇孟家村贫困户罗坤明滔滔不绝。
罗坤明今年60岁,是孟家村5社人。年轻时,母亲患癌,父亲瘫痪在床,罗昆明要照顾两个老人,还要挣钱为他们治病。“钱用完了就借,亲戚看到我都躲着。”罗昆明说,这些年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耽误到三十多岁,才找到一个有点先天残疾的姑娘愿意嫁给他。婚后要还债,还要供孩子读书,日子是越过越穷。”村“第一书记”谭江陵说,看着邻居们一个个富起来,老罗也着急。
“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去年初,经过一番思考,罗坤明想到了养鸡,“家里劳动力少,养鸡不费事,老伴还可以帮个忙。”
罗坤明一心想挣钱,可欠了一屁股债,哪还有本钱?这时,村干部建议他贷款养鸡。
一听说要贷款,罗坤明急了。“借的债还没还清呢,再贷款,利息都还不起。更何况,家里一贫如洗,哪个银行愿意借?”
罗坤明的疑虑很快被打消。
“市里现在有政策,贫困户只要发展产业,都可以贷款,不需要抵押和担保,政府还要贴息。”谭江陵给罗坤明介绍起政策:为切实破解建卡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我市早在2015年便出台《关于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财政资金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发展增收致富项目。
“不仅如此,为了促进贫困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区农业局还为村里下派农技员,专门在养殖资源、技术上给予指导。”谭江陵说。
听罢新政策,罗坤明眼前一亮:“鸡咱养过,有经验,但大规模养殖还不知道咋起步,新政策救了急。不久,村干部就领着银行的工作人员到罗坤明家里调查。“在家里填了表格后,银行工作人员就走了,连杯水都没喝。没过几天,就通知我去银行领贷款。”罗坤明没有想到,“贷款手续竟然这么简单。”
经过一年多的辛苦,罗坤明的鸡越养越好,鸡蛋越卖越火,一年就跃过了贫困线,还成了村里有名的“脱贫之星”。“今年我要扩大养鸡规模,还要再多养几头猪,争取上半年就把贷款还了。”说起以后的生活,罗坤明可是信心十足。
“只要让贫困户看到希望,他们自个儿比谁都努力。”谭江陵感慨,孟家村自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采取“一户一策”的帮扶方式,补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发展起巴药产业和特色观光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建卡时的2535元增长到了5535元,顺利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