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愁留住把人心凝聚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4个各具特色村史馆记录村庄的荣耀

【来源: 农民日报 李传君】【点击举报】
 

    书台村村史馆全貌王刚摄

 

 

    本报记者李传君

    我们村的名字从何而来?有怎样的历史沿革?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出过哪些乡贤名人?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思考,并力求找到答案,有的人还对此潜心研究。

    谁不说俺家乡好。出门在外,一谈起咱们村,不少人无不激情飞扬、滔滔不绝。那些好山好水,那些名人轶事,那些历史传说,都会成为嘴边的荣耀,心灵的牵挂。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本着“存史、资政、教化”原则,开展村史馆建设,并着眼于将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精品店”。到目前为止,该区共规划建设了24个独具特色的村史馆。

    这24个村史馆,都有根据各自村名挖掘的主题文化,如梁永镇宏福村的福文化,曾口镇书台村的书香文化,白庙乡百花村的巴山背二哥文化,枣林镇清溪沟村的渔文化……

    “福”文化宏福村的精神内核

    走进宏福村的村史馆,看了《前言》后,一副《百福图》和一个巨大的“福”字,便强烈地告诉你,该村主题文化是“福文化”。百种“福”字的变体写法,和巨大“福”字两边的对联:“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着实耐人寻味,让人驻足流连。

    接下来,《宏福村简介》《宏福村大事记》《传奇故事》《发展状况》《脱贫攻坚》《乡贤名人榜》《民歌集锦》《农耕文化展示》《新“五福”文化诠释》等篇章,足以让人全面深刻地了解宏福村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可歌可泣的过去与波澜壮阔的当今。

    从《传奇故事》中可以得知,宏福最早源于一个英雄打虎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宏福村一带常有“红虎”伤人,后从外地请来高大威猛的弓箭手,日夜穿林寻觅,最终将“红虎”射杀。因虎除老百姓得福,故而后人将村名定为“宏福”,寓意宏伟愿景,福满村庄。

    《宏福村大事记》等篇章记载了从1949年到2017年间,宏福村人艰苦奋斗,换来幸福今生的辉煌历程。当年为修梁永到曾口的公路,村主任罗健全身负重伤、村民牟玉双不幸牺牲的事迹感人至深。《乡贤名人榜》中有本村走出去的红军、烈士和健在的军政名人,有本村籍的企业家以及村里的“身边好人”,“这些都是激励村民的好榜样。”村支书唐俊说。

    宏福村最为核心的是对福文化有新的五种诠释:知法守法是福、孝道感恩是福、平安健康是福、子女成才是福、邻里和谐是福,每一条分别附有一百余字的注脚。“这已经成为本村的新村训了,是当前我们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的基本原则。”唐俊介绍说。

    书台村史馆浓缩老巴中崇文重教历史

    与宏福村不同,书台村的村史馆则是建在室外,故而也命名为村史大院,位于村委会办公楼右侧广场上。几道错落的中式围墙上镶嵌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以及皮影的《制作工艺》《传承发展》,还有中国几大皮影流派的介绍;正中则设立了石制的桌椅,桌前塑了一本翻开的书,上刻《书台村简介》,椅后的墙上则塑了一排竹简,从右至左竖刻《书台村记》;另一侧也挂出了《大事记》《脱贫攻坚》《乡贤名人》等内容。

    《书台村记》以文言的形式讲述了书台村村名的由来,其中写到唐高宗时期章怀太子李贤被贬巴州,发现这里虽水土丰茂,乃宜居之所,但巴人多好打架斗殴之辈,于是想以孔孟之道教化民众。李贤四处寻找,想找一个读书办学的地方,后来到了今天的书台村,发现这里清流激湍、山秀林茂,便筑造读书台,开办学堂。

    人们从书台村的《乡贤名人》中也可窥见,这种崇文重教之风代代相传的现代写照。辛亥革命时期,书台村的李望溪16岁考入成都府属中学,继读于英法文官学校、川藏官电学校特班,后加入同盟会,参加四川保路运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书台人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又一个书台村子弟考上大学,并在全国各地不同岗位上做出了骄人业绩。

    从村史馆中还可以看出,书台村不仅是书香之地,还是一个皮影艺术之乡。书台村有书台山、卧牛山相对而望,三面则是曾溪河环绕,佛道古刹林立,香火很旺,自古逢庙会、丰收、冬闲时节,就有唱皮影的文化民俗。据一些老人讲,每年正月十六和二月二文昌会,在卧牛山都会有庙会戏上演。因此在介绍皮影艺术的区域,在几个横七竖八摆放的红色大镜框中,两张玻璃夹在中间的各种皮影角色形象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搔首弄姿、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惟妙惟肖,游客至此,也增添了许多知识和情趣。

    以文化为魂让村史馆抓住村民的心

    巴州区区长杨波曾在有关部门报送的村史馆建设推进情况报告上这样签署自己的意见:村史馆关键在“史”,因“史”而保护和传承;切忌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要体现“一村一特色”,要体现“文化认同”,让村民有“文化自觉”,最终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巴州区村史馆建设注重以文化为魂。区上要求各村建设村史馆时,均要因村确定文化主题,还要注重馆内馆外内容衔接。馆内一般由前言、村名由来、历史沿革、村情、大事记、乡贤名人(好人好事)、地域文化、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展望未来(后记)九大板块组成,馆外配套内容则为村名牌、文化LOGO、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晏阳初讲堂、宣传栏、系列墙体文化、励志标语和墙绘、文明新风文化小品等八大板块。

    据介绍,巴州区目前建成的村史馆,体现农耕文化主题的有4个,体现孝道文化主题的有4个,体现书香文化主题的有2个,体现民俗文化的2个,体现红色文化的1个,体现福文化的1个。另外,还有体现绿色文化、背二哥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童趣文化、竹编文化、民间乐器文化、渔文化等各一个。这些村史馆已经连点成线,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宏福村和书台村以前都是省定贫困村,两村都于2016年成功退出。摘掉穷帽后的两村村民都认为,建一个村史馆,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那段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听说我们村建设了村史馆,不少在外务工或创业多年的人,今年春节选择了回家过年。春节期间,村史馆里最热闹,大家看了本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感慨不已,都表示要为家乡做点事。”宏福村党支部书记唐俊说。已是四川祥龄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向春,看了村史馆后,不仅为学校和贫困户捐款捐物,还表示准备返乡投资生态种植养殖业。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