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党的医疗政策好,换作以前我得了这么重的病,只有听天由命了。”见到记者,冯有诗激动地说。
据悉,家住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牌坊梁村4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冯有诗,一直以来患慢性疾病,长期吃药,不幸的是去年又患上了食道癌,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费用高达3万多元,医疗报销后自付费用只是1000多元,自付比例不到5%。对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家庭,一场大病无异于灭顶之灾,好在健康扶贫有保障。
近年来,巴州区紧紧围绕贫困人口“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着力解决了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有医生治病等问题。全区建卡贫困户14017户85558人,均享有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
在健康扶贫工作方式上,巴中巴州区因地制宜、创新务实。一是组建健康扶贫流动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3家区级医疗单位为骨干,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为补充,组织120多名医疗骨干,建立5个流动医院和6个医疗队,定期深入挂包乡村入户开展义诊、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二是实施“一户一卡、一人一证、一村一栏、一人一档”的帮扶模式,推动健康扶贫措施与贫困人口无缝对接。即为患有大病、重病、慢病的家庭每户发放一张因病致贫信息卡,明确挂联单位、挂包医生和联系电话;每个病人发送一个健康扶助证,凭证在定点医院免费检查;在每个村建一个因病致贫精准识别公示栏,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对象精准;贫困人口每人建一份健康扶贫档案,以信息引导有病先治、急慢分治和健康随访,确保医疗救助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三是采取分级挂联全员攻坚,推动健康扶贫全覆盖。实行二级以上医院每名执业医师挂联1个村卫生室,每个诊所挂联1个社区贫困户,每个医生挂联1名贫困患者,全区2000多名医务人员进村入户挂包驻帮,牢牢守住贫困人口第一道健康防线。
在健康扶贫对象确定上,因人制宜、精准施策。一是对因病致贫家庭实施“健康扶贫”。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免费婚检孕检、住院分娩补助、“两癌”筛查、计生“三结合”帮扶、住院救助和提高报费比例等优惠政策。开展健康普查、基本医疗、健康档案、健康随访系列服务。二是对失独“三无”家庭实施政策兜底。区政府制发了《关于做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整合各部门资源,对失独家庭实施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居住改善、大病救助、精神慰藉。三是对“三留守”人员实施亲情关怀。利用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一批,实施“生育关怀”照顾一批,开展“圆梦女孩行动”关爱一批,推进“三下乡”活动慰问一批,组织各级卫生计生工作人员在自己的挂包乡村结对照料一批,切实把健康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个贫困人口身上。
在健康扶贫经费筹措上,整合资源、建立基金。一是建立医疗扶助基金。区委、区政府出台医疗卫生健康扶贫专项方案,整合民政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优扶人员医疗补助等10类资金,建立统一的医疗扶助基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资助、门诊补助、住院扶助。同时完善医疗扶助资金投入高于财政增长机制,实行按需求、按效益投入,并优先保障。二是建立卫生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卫生专项基金,用于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建设。三是建立免费诊疗基金。区财政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建立贫困患者门诊免费诊疗基金,为贫困户开展免费体检。四是建立爱心基金,对县域外就医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自付部分,按照自付费用的40%给予救助。五是建立卫生扶持基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通过医保、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孕产妇补助、医疗扶助、爱心救助后仍然因病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每年再给予每户500—5000元的医疗卫生扶持。
在健康扶贫政策安排上,因病制宜、兜底保障。一是落实代缴参保费政策。全区对建卡贫困人口85558人参加医保的个人缴纳部分,已由政府全额代缴医保经费1540万元。二是落实门诊扶助政策。患有慢性特殊疾病的建卡贫困患者,凭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相关病情诊断证明经医保部门审核合格后,26种一类门诊可享受每年1500-2500的定额补助,11种二类疾病的患者,门诊治疗按住院治疗报销的,个人自付费用不超过10%。三年来已落实门诊扶助1500人次,扶助资金241万元。三是落实住院报费补偿政策。建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公立 医院和二级民营医院住院发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纳入相关保险报销,个人自付部分不超过总费用的10%。对在市级或市外公立医院住院发生的费用,按现行医保政策报销后的个人自付费用,由医疗扶助基金分别按70%和50%进行扶助。建卡外出务工贫困人员在外地公立医院住院治疗所发生的费用,按现行医保政策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由医疗扶助基金按50%予以再次扶助。全区已落实住院补偿19777人次,扶助资金达3590万元。四是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辖区内建卡贫困人口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贫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1000元/人补助,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平均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年给予补助,对贫困人口大骨节病患者按700元/人.年给予补助。同时对扶贫部门新识别的听障残疾人员开展耳聋基因筛查,并对747名贫困患者自付部分落实了40%的救助,救助金达112万元,卫生扶贫救助196名贫困患者,救助金额达133万元。五是落实分级诊疗“一站式”结算政策。区内各公立医院完善了分级诊疗工作机制,设有专(兼)职办公室,有专(兼)职人员,有专门的服务窗口,有明显的标识标牌,有统一的转诊单,有台账,有转诊流程图。对建卡贫困人口看病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住院费用实行“一站式”结算,让信息在部门间多跑路,群众结算医疗费不跑路。
在健康扶贫阵地建设上,因事制宜、强基固本。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区人民医院等5家二级乙等及以上医院每年定点帮扶5个贫困乡镇卫生院,每个医院派驻主治医师蹲点指导,并给予帮扶单位医疗设备和资金支持。二是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3个乡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乡乡建有达标卫生院和中医馆,382个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和中医角。三是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全区引进医技人才200多人,并建立基层卫生院上派进修学习人员经费补助机制、临床科研成果奖励机制。三年来,为基层医院发放专项补助300多万元。四是加强贫困人口健康素养教育。在全区启动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家庭“三级联创”,分级开展健康教育培训160场次,开展合理膳食村村讲、中医中药村村讲等专项健康教育活动500多场。同时,编印《健康生活指南》《科学就医指南》《中医中药村村讲读本》等科普读物20多万册,免费发送到农家书屋、健康文化屋、文化院坝和村民家庭,不断夯实健康奔小康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