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街子,不少市民并不陌生。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小街子已有200多年历史,虽处在现代气息浓郁的高楼大厦包围之中,但仍保留着一份闲情逸致,吸引不少人到此回忆旧时光。
小街子位于巴州区东城街道鼓楼社区,作为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区域之一,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安全治理变革。为提升小街子及辖区老城区的安全保障,鼓楼社区创新推出“三防一办”(人防、物防、技防、智办)工作法,不仅让安全隐患减少,更提升了居民安全满意度,用智慧与温情筑牢安全防线。
红色先锋领航
筑牢人防安全线
7月29日,清晨的小街子街区,青石板路上已有居民悠闲漫步,82岁的小卖部老板吴志琼正麻利地整理着货柜。“以前总担心电线老化着火,现在社区干部和网格员随时来检查,消防员还常驻附近,咱们心里踏实多了!”吴志琼笑着说。
这份踏实,源自鼓楼社区构建的“红色先锋+专业力量”人防体系。
小街子的安防设施提升是鼓楼社区加强辖区安全保障的一个缩影。据社区党委书记夏菲阳介绍,鼓楼社区具有老城区、老旧小区、老年人多的“三老”特征,群众的安全保障是社区治理的重中之重。前期,一支由党员、退役军人组成的红色先锋队便活跃了起来,他们通过“治理有我”小程序响应号召,对辖区131栋单体楼、187个门市开展“全覆盖排查+清单式销号”管理。
记者走访中看到,社区第二居民组长李雪霞正仔细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好,随后拿出笔做好登记。“有专业力量常驻,我们心里更有底。”李雪霞介绍,社区与区消防救援大队签订共驻共建协议,4名消防员长期驻守,不仅参与日常排查,还常态化开展消防演练,在活动中进行专业指导。今年3月,一居民忘关煤气灶引发起火,邻居发现后立即用就近的灭火器迅速扑灭明火,这得益于常态化演练培养的应急能力。同时,“社区帮你办”服务队(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和退役军人服务队也会开展常态化巡查,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安全讲座,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科技赋能防护
织密物防技防网
“针对老城区砖木结构多、疏散通道窄的特点,我们在‘物防’上坚持固强补弱、夯实支撑。”夏菲阳告诉记者,社区对此投入专项资金,增设灭火器200组、消防应急箱6个、烟感报警器261个,配套自动喷淋系统13处、微型消防站2处,同步发挥“村村响”广播作用,定期播报消防安全知识,提醒居民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发布通知,引导居民有序疏散和应对。
更令人称道的是智慧安防的深度应用。记者采访发现,在“技防”方面,社区在地上区域安装消防监控8处,配备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系统,遇到紧急情况能自动报警并将事件地点、情况推送到网格员手机,实现了对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响应。
小街子安装的监控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地下还引入了智能窨井盖报警系统,对辖区内的窨井盖进行智能化改造,当窨井盖出现异常开启、移位等情况时,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因窨井盖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闭环服务提质
智慧治理暖民心
“我家楼道灯不亮了”“消防通道有杂物堆积”……打开“智慧社区”微信小程序,居民的诉求实时更新。社区干部职工的手机收到提示,随后便根据派单信息协调处理。这种“群众点单、社区接单、高效办单、满意评单”的闭环模式,让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在13个居民网格群里,每天都有网格员发布安全提示。“电动车请勿入户充电”“出门记得关火关电”等提醒配上图文说明,既实用又贴心。社区利用网格群、“村村通”广播和“智慧社区”小程序,打造“智办”服务模式,建立了覆盖全体居民的网格群,居民在生活中遇到安全问题或有相关需求时,可以通过网格群及时通知社区办理。
数据见证变化:实施“三防一办”以来,鼓楼社区安全隐患同比下降25%,居民安全满意度升至85%。夏菲阳介绍,下一步,社区将引入智能燃气监测系统,让老街区的安全防护更精准。
在这里,城市更新不仅留住了历史文脉,更用智慧与温度,为老城区居民编织起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