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急得整夜睡不着,就怕这笔钱没了着落,没想到还能补办备案,更没想到能追回2万救助金。”回忆起为妻子彭艳申请低保追溯救助时的焦灼,巴州区清江镇九湾村村民黄历仍心有余悸。
今年2月,彭艳在兰州出租房内烤火时不慎一氧化碳中毒,被紧急送往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27万余元的医疗费用如巨石压在这个低保家庭肩头。
巴州区医保局在每月的风险推送信息中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情况,迅速将该信息转发给清江镇。村社得知后,立即按程序将彭艳纳入低保。虽然彭艳办理了临时备案,在医院“一站式”报销了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但后续费用仍让家庭陷入困境。
“每天一睁眼,满脑子都是医药费的事。”黄历说,那段时间他愁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转机出现在4月8日,黄历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区医保局的咨询电话,询问低保追溯救助事宜。
电话这头,黄历声音急切,满是焦虑;电话那头,区医保局工作人员神情专注,认真倾听。当得知追溯救助需办理转诊转院或长期异地居住备案才能享受,而彭艳仅办理了临时备案,不符合政策时,黄历的声音带着哭腔:“这可咋办啊,家里实在没辙了,这病把家都掏空了……”
“你别着急,我们肯定想办法。”工作人员的安抚让黄历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挂断电话,区医保局立即行动,一边通过电话、视频向彭艳家属核实她在兰州的务工和居住情况,一边与清江镇医保办、九湾村社联系,反复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彭艳长期在兰州务工,符合长期异地居住备案条件!”当这一消息传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耐心指导黄历在手机APP上操作备案。“您看,先点这个图标,再输入您的信息……”因黄历不熟悉智能手机,线上操作始终无法成功。“别担心,我们再帮你想想办法。”区医保局没有推诿,再次联系了清江镇医保办,通过“帮办代办”,最终成功为彭艳办理了长期异地居住备案。
4月的春风吹来了好消息——2万元医疗救助金打入账户那天,黄历连说了三遍“雪中送炭”。“这笔钱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黄历的言语间满是感激,执意要送锦旗致谢,被区医保局婉拒:“心意我们领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把日子过好就行。”
这份温暖并非个例,去年6月起,区医保局推行追溯救助“零跑腿”服务,截至今年5月底,巴州区已完成追溯救助308人,救助金额达208万元。“以前群众申请追溯救助,要来回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数据跑路、部门联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区医保局救助股股长何浩感慨道。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政策限制”到“主动服务”,巴州区医保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我为群众办件事”的初心。今后,区医保局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医保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位有需要的群众,让群众在困境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