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是你们给了孩子继续治疗的希望!”这是巴州区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前上演的温情一幕,张女士满脸笑容地将一面写有“医疗救助政策好,医保服务暖民心”的锦旗送到医保经办人员任雨的手中,向她深深鞠了一躬,并连声表示感谢。
据了解,张女士来自巴州区清江镇,她年仅十岁的儿子不幸患上脑部恶性肿瘤,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前期治疗已花费十万余元,高昂的医药费用如同一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着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
一天上午,张女士匆忙从重庆赶回巴中,希望能通过医保报销来分担一部分压力。“我像往常一样正忙着解答窗口前群众的问题咨询,看见张女士满脸疲惫,手里攥着住院发票,焦急地靠近窗口前台,眼里闪烁着担忧与无助。”医保经办人员任雨回忆道。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张女士夫妻俩在重庆租房,靠在建筑工地打临工维持生计,两人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建筑工地之间,无暇了解医保政策,此前还因手续不齐等问题多次往返邮寄报销资料。
“孩子还在重庆医院等着治疗,我实在跑不动了……”她声音发颤,指尖不停摩挲着发票边缘。
得知情况后,任雨耐心安抚张女士,告知她可以通过异地备案进行一站式直接结算。了解到患儿已纳入低保,任雨又详细为张女士解读了救助对象市外就医相关医疗救助待遇政策,并现场指导她填写异地备案承诺表和补办异地长期居住备案手续,让患儿不仅能及时享受参保地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大病医疗报销,还可以进行医疗救助等“一站式”结算服务。
“这太好了!以后我再也不用来回跑路了,能省下不少钱。”张女士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后,张女士添加了任雨的微信,方便日后咨询政策。当晚,她执意微信转账500元表达谢意,却被任雨婉拒:“这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孩子治病更需要钱。”
几天后,张女士告知任雨医疗费用已顺利报销,极大缓解了他们后续治疗的经济压力。于是,她特意选了个“好日子”来送锦旗。“我只是办了一件职责内的小事。”任雨接过锦旗,眼眶湿润,深感群众的善意,也意识到肩上责任的沉重与神圣。这面锦旗,折射的不仅是群众的感激,更是对巴州区医保局践行“我为群众办件事”理念的生动回响。
在巴州区,像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近年来,巴州区持续推进医保改革,简化异地备案流程,扩大救助范围,确保像张女士这样的困难家庭“少跑路、减负担”,让每一位身处困境的参保群众在最需要时真切触摸到医保政策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