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扎实的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春回大地,农时催人。在巴州区化成镇三儿河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开展春耕生产。而在独居老人刘世聪的小院里,春意似乎更加浓厚——三儿河村副主任刘渊一行人带着春耕物资走进他家,不仅送来了“及时雨”,更挽起袖子下地干活,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今年已60岁的刘世聪是村里的低保户,家中劳动力缺乏,还有两个年幼的孙子需要照顾。由于年迈体弱,春耕备耕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往年育苗、翻地都得硬扛,今年实在力不从心了。”刘世聪望着荒芜的田地直叹气。村“两委”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天便采购了玉米种子、复合肥等物资送上门,还为老人打扫院落、整修农具。
“春耕是咱们老百姓的大事,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我们必须主动靠前。”刘渊蹲在玉米育苗床前,麻利地清除杂草。“老刘家的情况我们一直记在台账上,这次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除了帮他育苗,后续还会安排农技员定期指导田间管理。”刘渊说道。
在刘世聪家的屋檐下,刚打扫完屋子的刘渊指着墙角整齐堆放的化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老刘腿脚不方便,我们就把物资直接送到了地头。今天帮他育了三分地的玉米苗,足够种两亩田了,今年的收成肯定没问题!”
“本来以为今年的春耕要泡汤了,没想到村上来帮忙,还带来了种子和化肥。”刘世聪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不仅帮忙育苗,还打扫了屋子,让我心里特别感激,今年的春耕也终于有了希望。”
这场春耕时节的暖心帮扶,不仅为刘世聪家的田地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更在巴州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巴州区的党员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我为群众办件事”的深刻内涵,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下沉”,从“解决一时之困”到“谋划长远之计”,他们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初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春耕备耕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刘渊的话语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