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技报】把群众放心上 把责任扛肩上

——记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党委书记谢江鸿

【来源: 四川科技报 文春生 杨永忠】【点击举报】

  为了寻找一条脱贫奔康的好路子、新路子,他连续两个月,在风雨中来回奔走,跑烂三双鞋;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早日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他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让百姓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他磨破嘴皮子,用真情真心打动客商,换来了产业的大发展。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时刻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俯下身带领群众一步步走上致富路,成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他,就是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党委书记谢江鸿。

  为寻找脱贫路子

  他跑烂多双鞋

  2016年5月,谢江鸿带着区委、区政府的重托来到平梁镇。“不能如期脱贫摘帽,誓不回来!”临行前,他向区委、区政府立下“军令状”。

  上任第二天,谢江鸿就换上了一双黄胶鞋,走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民意。走到哪里,谢江鸿和村民话发展、谈打算,问计于民。一个月下来,谢江鸿把全镇所有村跑了个遍,鞋跑烂了3双,脸晒得黝黑。

  “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坚决确保2017年脱贫摘帽!”谢江鸿向全镇干部群众郑重承诺。

  平梁镇共有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63户7116人。2016年,79户300人脱贫。2017年,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514人全部脱贫。谢江鸿有一套精准识别的办法,那就是“三审三定”:审户籍,定人口;审范围,定标准;审名单,定名额。

  “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都是天大的事。只有精准到位见实效的扶贫,才会赢得群众真心点赞。”谢江鸿经常告诫乡村干部。为避免干部算假账、群众“被脱贫”,谢江鸿亲自设置“红绿灯”:算账要见证明,务工收入要见银行流水账单,入股分红收入要见股权证。

  “在谢书记的带领下,全镇在精准扶贫上下的功夫比‘绣花’更细更实!”平梁镇镇长户毅深有感触。

  为让村民住上好房子

  他吃住在一线

  2016年10月16日,平梁镇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在松林村实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谢江鸿组织党政一班人,不分昼夜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到施工人员不下班、驻点干部不散伙。

  工人刘玉钢说,两个多月时间,每天晚上,谢江鸿在易地扶贫搬迁的6个点位往返2次以上督查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有时在施工现场办公至凌晨2点。

  2016年,平梁镇脱贫攻坚首战告捷:脱贫30户151人。谢江鸿创新的“三审三定”精准识别法、“算账见证明”、“增收项目红绿灯”等精准脱贫方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其脱贫经验及做法在全区推广。

  为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他磨破嘴皮子

  在经过多方调研,结合当地实际,谢江鸿和镇党委一班人提出“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做大巴药产业、做美乡村旅游产业”思路,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环线”“扶贫攻坚环线”“现代农业旅游环线”三大环线,着力打造“优质粮油”“特色果蔬”“良种核桃”“生态巴药”四大品牌。

  培育设置村产业发展员、引导贫困户合伙创业、发展万元增收工程,推行“借鸡还鸡”“借苗还果”等模式,让贫困户零风险增收;打造党建扶贫示范点、发展众筹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有人带”,产品“有销路”;结合危房改造、入户道路、庭院形象“三位一体”改善贫困户住居环境……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如今,全镇通过企业自主发展,专合组织发力,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带动,建成了23个村级产业园、1个万亩果药示范基地、3个巴药示范基地、1个核桃示范基地、1个优质果蔬示范基地。引进各类龙头企业17家,带动贫困户328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镇有各类专合组织179个,带动贫困户476户,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有家庭农场53户,带动贫困户106户,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有各类种养殖大户85户,带动贫困户117户。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