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设置腊肉集中熏制点——
入冬以来,每天傍晚,65岁的退休职工宋士桓都会推开窗户,观察下面福寿苑小区的情况。“主要是担心有些居民不自觉,又开始在小区里熏腊肉。”11月19日,一切无恙,宋士桓松了一口气。
福寿苑是巴中市巴州区江北街道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区。宋士桓介绍,每年入冬后,一些居民便会陆陆续续在小区里熏制腊肉,“这种现象越临近春节越多,搞得乌烟瘴气,大家都不敢开窗。”
受熏腊肉污染之困的,不仅仅是福寿苑。
一边是习俗,一边是污染。巴中如何行动?记者进行了调查。
居民难舍的习俗
“巴城南池南路农业银行旁边小区有人在偷偷熏腊肉,是私自搭建的熏肉灶。”11月14日傍晚,巴中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上接到这样一条举报。巴中市城管执法局执法队员随即前往现场。
走近发现,5个居民正围坐在搭建的熏肉灶前,一位戴着手套的妇女十分熟练地将木屑、松柏枝等往火堆里添。执法队员进行了耐心劝解,几位居民主动熄灭了火堆并拆除了私搭的熏肉灶。
在巴中,熏腊肉被人们认为是“有年味”“年关至”的表现,不少家庭会在每年春节前熏制上百公斤,而地点,往往就近选在小区里。由于熏腊肉时松柏枝、木屑等未完全燃烧,导致浓烟滚滚,刺鼻呛人,污染了空气。
巴中市城市管理公众服务中心负责人冉家敏介绍,该中心接到的有关熏腊肉的举报件,主要涉及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两方面。据悉,烟熏腊肉形成的烟雾会与其他污染叠加在一起,形成污染“共振”。而每年冬天,由于居民烟熏腊肉造成的火灾也偶有发生,“大多是因为无人看管和未将烤箱内火势扑灭造成。”
记者随机在巴城街头采访了10位市民,大家都表示知道熏腊肉会污染空气,但有8人认为“过年没有腊肉就没有年味。”还有人表示“从超市购买熏制好的腊肉不好吃,且成本高”。
保持“巴中蓝”有压力
近年来,巴中一直为优良的空气质量而骄傲,“巴中蓝”常常刷屏当地人的朋友圈。据巴中市环保局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今年7月至10月,巴中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随着冬季的到来,熏制腊肉、建筑施工、秸秆焚烧等行为逐渐增多,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的压力不断增大。”巴中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巴中将2017年确定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年,并将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作为今年环境保护的“一号工程”,确保2017年底巴中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按往年情况,冬季居民熏腊肉的行为会对目标实现造成不小阻碍。”
据介绍,群山环抱的巴中城区,冬季大气中湿度较大,静风频率高;同时,城区建筑密度高、人口众多,都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烟熏腊肉、露天烧烤等看似是小问题,但会给“巴中蓝”造成很大压力。
入冬以来,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加大巡查力度,并利用高空瞭望系统,结合人工巡查,对熏制腊肉以及露天焚烧垃圾、废弃物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并配合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时处理。“一般都是耐心劝解,情况严重的会处以50元到200元的罚款。”冉家敏介绍。
此外,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局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每天现场督查、一线办公,建立微信群,动员全局职工一线锁定大气污染影像证据并上传至微信群,由专门科室负责研判、督促问题整改,今年来已有11人因工作不力被内部惩处。
寻求管理和服务的融合点
在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局长邓林平看来,破难题不能只堵,而要疏堵结合。
“设立腊肉熏制点,有利于消减城区四处冒烟的现象,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立微信群,动员全局职工一线锁定大气污染影像证据并上传至微信群,由专门科室负责研判、督促问题整改,今年来已有11人因工作不力被内部惩处。
寻求管理和服务的融合点
在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局长邓林平看来,破难题不能只堵,而要疏堵结合。
“设立腊肉熏制点,有利于消减城区四处冒烟的现象,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让习俗和环保都有处安放,找到了管理和服务的融合点。”邓林平说。
邓林平介绍,巴中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巴州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和巴中市环保局初步设置腊肉集中熏制点7个,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多渠道向社会公布,引导群众到集中熏制点熏制,及时劝阻、查处熏制点以外的熏制行为。
11月16日,记者来到巴中市经开区时兴街道排垭村的一处腊肉熏制点。该点位距巴中主城区直线距离超过6公里,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青山环绕。
“每个熏制点投资50万元兴建,燃烧物统一采购,并配备有油烟净化设备。”巴中市城管执法局经开区分局时兴大队大队长李治中介绍,保守估计,排垭村熏制点一天可熏制6万公斤腊肉,按每户熏150公斤算,1个点位1天能满足400户居民熏制需求,“一个月就是12000户,7个点位就是8万多户,可满足城区居民熏制腊肉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居民自行前往熏制点交通不便的问题,巴中对有熏制需求的居民,将上门取肉,并免费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