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市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五届市委常委任期内推动完成大事及2022年督办民生实事清单》,作为市委书记2022年度督办的民生实事。
经过半年多的宣传与推广,我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是否有提升?小区内垃圾分类情况如何?近日,记者深入巴城部分社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宣传引导进社区、学校
做好“人”的工作
“菜叶、果皮、剩饭剩菜、鱼内脏都是厨余垃圾,可以单独放在袋子里,倒到厨余垃圾桶里。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电池属于有害垃圾,装修垃圾不属于生活垃圾,要单独处理……”近日,在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福锦苑小区垃圾投放点,社区工作人员一边检查居民垃圾分类是否正确,一边对不同垃圾作详细讲解,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社区会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动员会等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常识。”社区书记杨勇辉说,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居民投放,这个环节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后面的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垃圾分类就是做好“人”的工作。
“社区的宣传工作效果很好,现在小区里大部分居民都会在家将垃圾分类后再带到垃圾站。”福锦苑小区居民吴晓告诉记者。
为让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益处,引导居民垃圾分好类后再投放,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和社区工作人员下足了“绣花功夫”。除了发放宣传单、组织宣传活动外,还经常守在垃圾投放点,仔细检查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符合分类要求,对分类不彻底、不正确的,再做二次分拣,并耐心叮嘱他们一定要将垃圾分好类后再投放。同时,工作人员倡导居民在家里设立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对垃圾进行源头分类。
巴州区江北街道作为巴州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立起“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中心+环保志愿者+社区督导员”四方联动工作体系,组成一支由“专职宣讲员+兼职督导员+志愿者”参与的三级服务队伍,向辖区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的同时,我市各学校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怎样做好垃圾分类,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参与垃圾分类,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
“生活垃圾分类其实就是举手之劳,要做好这件‘小事’,最主要的是要养成好的分类习惯!”从去年开始,家住巴城江南水乡小区的冯梅早已将这件“小事”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方便分类,她在自家的厨房放了两个垃圾桶,用以区分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还督促其他家庭成员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市民利用智能垃圾收集箱回收可回收物品
像冯梅这样自觉、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在我市正越来越多,生活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大家的习惯。从最初的徘徊观望和被动参与,到现在的习惯养成和分类自觉……随着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社区广泛进行了动员发动,居民踊跃参与。符合巴中实际、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市民分类意识普遍增强,分类习惯逐步形成。
垃圾变“宝”有钱领
垃圾分类更“智慧”
8月2日一大早,记者走进巴城江北白云台碧水云天小区,距离小区入口处不远,一处“绿色”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点位设有可回收物的智能回收柜,同时还搭配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柜,分类设施十分齐全。现场,不时有居民提着事先分好类的垃圾袋,熟练地进行投放。
扫码、投放、到账。居民苟大妈轻松完成了废旧塑料瓶和纸箱子这些可回收垃圾的投放,几秒钟后,她的微信显示到账收入0.6元。
“以前家里的闲置纸壳子和饮料瓶,都是和生活垃圾一起扔。今年我们小区安装了这个智能垃圾回收箱,像塑料瓶这些可以回收的垃圾放到机器里后,机器会自动称重并计算价格,很方便。”苟大妈告诉记者,在小区物管人员的指导下,现在小区里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都会利用垃圾智能收集箱。
智能垃圾房
该小区居民吴志益告诉记者,以前小区有一些居民为了将纸箱和塑料瓶等物品卖到废品站,会将这些物品长期存放在楼道,不仅影响卫生环境和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有了这个智能机器,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吴志益说。
最近几天时间里,记者随机走访了巴城北宸天骄、凯越名城、半山逸城、巴中经开区福锦苑等小区,见到不少小区居民或保洁人员将垃圾进行分类后,把可回收物品依次投入小区里的智能收集箱里。
据悉,为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我市在部分居民小区、广场投入智能垃圾分类箱,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将塑料、废纸、玻璃等可回收物以0.5元/公斤的价格兑换给市民。
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餐厨垃圾有了好去处
8月2日下午,走进容邦·万达广场的三楼某餐饮店的后厨,整个厨房卫生打扫干净,厨具摆放整洁,厨师长赵灿正在指导店员对垃圾泔水进行“油水渣分离”。
“我们厨房产生的厨余垃圾,会进行水油和干渣分离后再进行处理,分离后的干垃圾会有工作人员定点来收,保证了厨房的卫生和安全,让顾客吃得放心。”赵灿称。
据介绍,容邦·万达广场有40多家餐饮店,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2吨。今年以来,容邦·万达广场投资50万元,增设了冲洗、降温、除臭、消毒、排水等设施设备,采取定时收集、分类转运模式。
处理厨余垃圾
在该商场负二楼里的垃圾分类站里,一排排用来收集厨余垃圾的“小绿桶”整齐地排列着,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各类垃圾进行降温、除臭、消毒、转运等工作。
“清运人员将桶内厨余垃圾全部倒进专用回收车,再将小桶清洗、消毒后,放回厨余垃圾收集柜。并对擦拭干净后的垃圾桶、柜子等设备进行消毒,再将这些厨余垃圾运输到垃圾站统一处理。”巴州区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工人、垃圾转运车司机佘榜安告诉记者。
据了解,我市中心城区目前有各类餐饮服务单位2700余家,每天产生餐厨垃圾130余吨。相比普通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易腐败霉变,含有病菌、细菌等大量有毒物质,对市民健康有危害。
近年来,我市引进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餐厨垃圾从源头、中端、末端进行分离,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餐厨垃圾源头实行‘油水渣分离’,中端改造了一批高品质、高标准的垃圾分类收集站,全市配备餐厨垃圾运输车20辆,末端油脂提炼生物柴油资源化利用,干渣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形成了厨余垃圾分类的全链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科科长何为告诉记者,我市还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对390余家餐厅、机关食堂24小时在线监管餐厨垃圾处理情况。
“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较高,能把厨余垃圾分好了,分类难题就解决了大半。”何为称。
推进垃圾分类硬件保障
年底巴城实现全覆盖
“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全市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激发了市民们的参与热情,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小区环境卫生也得到改善提升,获得了群众认可。”何为告诉记者,在垃圾分类不断推广的背后,也有社区出现了分类不彻底、资源被闲置等问题,同时,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也有待提高。
垃圾分类,人是关键,硬件是保障。据悉,全市多措并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投入智能化设施29台,建成垃圾分类收集亭350个,投放垃圾分类桶、分类箱1.2万组,市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达90%。
“接下来,相关部门会继续投放一批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并建设一批集遮雨、照明、宣传于一体的垃圾分类亭,同时,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设置一批垃圾分类箱、垃圾分类桶,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何为介绍,目前全市已有983个居住区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预计今年底,巴中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全覆盖,恩阳区、巴中经开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南江县、通江县和平昌县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达到全覆盖,各建成2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各区县至少有2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至少有5个行政村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