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巴中帮助数万困境儿童解困脱困 补助资金按月兑现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刘皓洋】【点击举报】

   

 

  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

  

 

  和困境儿童一起过生日

  

 

  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一起舞蹈

  

 

  牟万金在土桥村小为留守儿童上思想道德课

  

 

  爱心书包走进“童伴之家”

  “我宁愿每天少吃一顿饭,也要读书!”2016年12月8日,巴中市南江县第四中学的教室里,13岁的张利坚定地说。这个家住南江县南江镇文安村的贫困女孩,几个月前差点退学,幸运的是,在关工委的帮助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她可以在中学里继续读书了。

  张利的故事,是巴中市关工委深入开展爱心助困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巴中市共有留守儿童8万人,困境儿童7656人。困境儿童的生活状况如何?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有何影响?近年来,巴中市关工委积极配合、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广泛务实开展爱心助孤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险些失学

  关工委雪中送炭

  “当时,我们打算在张利小学毕业后,就不让她再读书了,实在读不起了。”说起几个月前的糊涂想法,张利的妈妈鲁翠德怪不好意思的。这一家人是不幸的:男主人生病住院未愈,去年,房屋在南江“6.28”洪灾中被冲垮,至今居无定所,常寄人篱下。

  张利却很争气。小学时,多次荣获“优秀学员”、“学习标兵”和“单科状元”,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常夸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不让孩子读书,你这样做违反了《九年义务教育法》!”2016年6月,南江县南江镇关工委执行主任李旭到文安村查看灾后重建情况,听说鲁翠德打算让张利退学,一下子急了。鲁翠德哭丧着脸说:“实在是读不起了,她爸爸还在县医院病床上呢。”

  李旭问张利:“孩子,你想读书吗?”每周生活费只有10元钱的她表示“宁愿每天少吃一顿饭,也要读书!”前去探望的一行人感动了,随即,南江镇关工委拟定了帮扶计划,由镇关工委每年拿出1000元,连续资助三年,作为她的学习和生活专用费,村关工小组监督使用,并协商南江镇党委政府、民政等部门帮扶张利一家脱贫。

  2016年9月7日,巴中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熊光林前往南江县第四中学看望张利,并给予1000元的生活资助,叮嘱她“好好学习,不要分心,党和政府一定不会让你失学!”

  三区叠加

  困境儿童亟需关爱

  巴中,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有22.86万贫困老乡,巴中现有儿童80.63万人,其中留守儿童8万人,困境儿童7656人,困境儿童分布呈现城镇占比低、边远乡镇占比高的特点。

  据巴中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产生困境儿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是重病重残,巴中的困境儿童中,自身困境儿童有1795人,其中重病儿童519人、重残儿童1276人。二是家庭穷困,巴中的困境家庭儿童有3000多人。这些家庭中,有的父母一方死亡或重病或重残,有的父母一方失踪、改嫁、服刑等。三是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少数儿童因灾返贫、因灾致困;外出务工人员多,安全等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儿童成为无辜受害人。据巴州区水宁镇关工委统计,该镇因病因灾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困境儿童有17人,占困境儿童总数的35.4%。困境儿童普遍生活水平低,生存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困难、亲情温暖缺失,保障程度低,救助能力差。

  “虽然市民政、教育、群团等部门针对困难儿童实施了留守儿童之家、流浪未成人年救助保护等民生工程,因为缺乏专用器材、专职人员、专项经费,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巴中市关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儿童是最集中的困境儿童群体,但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等多方面的制约,很多学校只能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的教育教学,缺乏关爱载体、关爱手段和关爱能力.

  精准扶贫

  阳光普照困境儿童

  针对存在的问题,巴中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三带头”是一个重要举措,党政领导带头,坚持将关爱困境儿童纳入精准扶贫进行统筹,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走访慰问联系帮扶。

  2016年儿童节前夕,巴中市主要领导来到市儿童福利院、恩阳区柳林中学的“爱心妈妈家”、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等地,看望孤残儿童,并为他们送上玩具和学习用品,还叮嘱在场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完善福利设施,建立好孤残儿童帮扶机制。

  在平时的蹲点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中,巴中市各级领导往往会详细询问村里困境孩子的学习情况、读书有无保障,绝不让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实行因户因人施策,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巴中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市委书记、市长的带领下,全市5个县区、187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都带头联系、帮扶、关爱困境儿童。

  为了让困境儿童在阳光下成长,巴中的山山水水到处都有关工委的足迹。

  南江县寨坡乡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深处,全乡登记有11名困境儿童。巴中市关工委逐户逐人进行走访,从2016年6月起,生活保障的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其中,原来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11名困境儿童,在原来每月低保补助240元(9月1日以后为265元)的基础上,新增加了150元的调节补助资金。同时,该县民政局还将困境儿童精准识别到人,并给每名困境儿童发给了一张信用社的专用卡,每月将补助资金打到每个人的卡上。

  平昌县同州街道居住人口达28万多人,在巴中市关工委的关心下,106名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全部落实了生活和教育保障,176名“五失”青少年全部纳入低保,152名困境儿童纳入精准扶贫帮扶,87人享受廉租房补贴,21人住进廉租房,34人享受每月爱心救助。

  同州街道开展“爱心妈妈之家”活动,易浩英、杜红梅、刘建珍等9名“爱心妈妈”,以同吃同住、亲情温暖等方式帮扶余沐柳、李子律、张艺欣等9名失亲儿童。每周末放学时,“爱心妈妈”都到学校迎接孤儿回家,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度周末,洗浴、就餐、游玩,还教他们学做家务劳动。这9名孤儿,成绩逐渐上升,性格日益开朗,有的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在巴州区水宁寺镇,48名困境儿童精准识别到人,救助资金到人、关爱温暖到人。其中10名农村散居孤儿每人每月领取748元生活补助。38名困境儿童,按照城镇困境儿童每人每月570元、农村困境儿童每人每月415元的标准,由区民政局直发中心按月打到每个儿童的信用社卡上。今年考上大学的贫困新生,按照中专(含中职)每生3000元、大学(含大专和高职)每生5000元给予补助。对于所有困境儿童的生活补助,直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为止。

  水宁寺镇龙台村孤儿陈柏仁,其父因病去世,母亲回老家改嫁后失联,他和姐姐成为孤儿。在关工委的联系下,当地政府已将他的姐姐送到巴州区儿童福利院养育和读书,留下陈柏仁与爷爷生活,今年开始按月领取生活补助。巴中市关工委还给陈柏仁送去了学习、生活用品和慰问金。

  经济增长

  解困脱困更有底气

  “巴中市关爱困境儿童的工作抓得实、抓得早,注重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化,力争一个都不落下。”巴中市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巴中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也为贫困儿童解困脱困提供了底气。数据显示,五年间,巴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2015年达到501亿元,经济持续加快发展,为同步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五年间,累计减贫5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0.5%。每年实施省“十大民生工程”,办好省20件民生大事和自选10件民生实事,5年累计民生投入68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2.8%。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有效实施,保障人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巴中市委去年10月批转《市关工委关于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全市打好精准扶贫总体战进行统筹的建议》,还制定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留守儿童(学生)比去年同期减少4万人。

  近年来,巴中市关工委联合相关单位,深入基层,入户入校,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救助需求等进行详细调查,逐人登记造册,逐一建档立卡、精准登记到人,分门别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数字化、网格化服务,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适时动态跟踪更新资料,为开展救助保护提供依据。今年2月,巴中市民政局、市关工委等九个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困境儿童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对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策措施,实现关爱困境儿童的全覆盖。与政法部门、学校和社区配合,对全市37名失足未成年人逐户逐人落实监护人员和监护职责。

  民政部门按照政府保底的要求,制定了保障困境儿童生活、学习、健康的普惠性救助措施,将困境儿童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并分类施保。不断提高困境儿童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标准,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强化学校关爱困境儿童的职责职能,有条件的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之家和爱心育人小屋,组织教师参与“代理家长”活动,采取“爱心卡”方式把困境儿童的救助资金兑现到人。近年来共帮扶100余名辍学的困境儿童重返校园。恩阳区明阳镇小学的校长老师对寄宿制的115名留守学生,落实了“陪学陪读陪玩陪吃陪伴陪练”的联系制度,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感受到“学校是我家,老师是爸妈”的温暖。

  目前,巴中市已经将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纳入对县(区)及部门、乡镇(街道)及单位的目标考核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

  人物故事

  万金爷爷你真有股“万金油”劲儿

  同州街道办事处,常常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走街入户,汗透衣背,为辖区的关工事业忙碌奔波,他就是同州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牟万金。万金同志常常对大家讲,没有“万金油”劲儿可干不好工作。

  放弃高薪工作 组建镇关工委

  回忆起当初征求家人意见,是否任原江口镇关工委执行主任时,万金满脸愧疚,“当时,老伴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有严重的冠心病,生活不能自理,说实在的我该好好照顾她,且子女分散居住,工作忙碌,孙子年幼需人照顾,我真脱不开身。”

  2009年6月,镇党委找他谈话,请他参加巴中市关工工作培训,并负责组建镇关工委领导班子。同时,县内一家大公司要高薪聘请德高望重的他做董事长顾问。

  “说不动心是假的,当时月工资才1000余元,公司月薪4000元,老伴患病也确实需要钱。”牟万金说,“我当时对关工委工作也没有接触过,认为只有辛劳和奉献,没有报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培训后,才觉得此项工作意义重大。”

  回来后,他当即向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我是党员,再难的事情也要干好!”相关部门根据辖区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身体条件反复筛选,最终确定12名老同志为镇关工委班子成员。

  原江口镇是全县第一大镇,辖12个社区,25个村,174平方公里,总人口22.8万人,其中留守流动儿童2299人,孤残等需特殊关爱的青少年600余人,城乡社情复杂,工作面宽量大。

  “当时确实感到工作压力大”,牟万金说:“经县关工委老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多次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汇集班子成员的集体意见,逐渐明确了‘一学、二建、三抓’的工作思路。”即学习借鉴周边乡镇关工工作经验,首建班子,建阵地,重点抓宣传,抓基础,抓典型引路。同年7月-9月,他两次组织考察组赴驷马、五木等地学习。回镇后,受党委、政府所托,起草《关于切实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通知》、《江口镇关心下一代工作三年规划》,并查阅大量文件、资料,组织编写《关工快讯》、《关工工作教育资料集》。

  组织“爱心爷爷”送娃娃上学

  7岁男童杨小庆(化名)的母亲患间歇性精神病,多年不能治愈,父亲早年病故,孩子上学没有学校敢接,怕出安全事故。谈起杨小庆上学的事,牟万金说:“跑了10余次,才将入学的事办妥。”

  “当时,我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县关工委老领导,县关工委会同教科体局关工委研究情况后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就近学校按《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接纳孩子入学。”牟万金说,“我当时陪同孩子和家长去学校,帮助签订好安全责任书,看着孩子进入教室,心里总算踏实下来。”哪知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又打电话,说孩子母亲不让孩子在学校读书,孩子小,上学放学没人接送,不放心。

  “细细想来,这也是我的工作失职啊,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牟万金又找到离孩子家更近的一所学校商议,协调社区安排两名爱心爷爷接送,孩子家长总算放了心,逢人就讲党的政策好,感谢党,感谢政府。

  有人开玩笑时,说万金官瘾未退,也有人说他还想钱,还有人说他耍不来,没事找事;更多的人说他还真有股“万金油”劲儿,把不好做的事做好了,对这些,万金都一笑而对。谈到坚持下来的原因时,万金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是积德行善,为党分忧,为民解困,心里踏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皓洋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