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伟赶赴火灾现场
人物档案
王德伟:男,汉族,30岁,2005年参军,现任巴中市公安消防支队巴州区大队南坝大道特勤中队副中队长王德伟。
人物评价
“灭火、抢险、业务体能……样样在行,全面突出。他就是为消防而生的。”
——战友马梓豪
这是一张典型的军人的脸:黝黑的皮肤,坚定的眼神,刚毅的脸庞。王德伟给人的印象,总是充满一身正能量与正气。
自18岁离开家乡泸州市合江县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后,王德伟已经把12年的青春献给了第二故乡。12年间,他先后在成都、巴中服役过程中出警上万次,成功疏散、抢救遇险群众上千人。
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提干后,他将自己在实战中领悟总结的经验无私传授给战士们,甘当一块“磨刀石”,磨砺打造巴中消防的尖刀特勤队伍。
勤学苦练
铸就铮铮消防铁骨
18岁那年,四川消防到王德伟所在的小镇征兵,一直品学兼优的他放弃成为一名医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05年12月,自王德伟穿上军装那一刻起,他就憋着一股劲:当兵,就一定要当个好兵,当一名有出息的兵。
参军入伍时,王德伟身体比较单薄,体能训练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才能达标。凭着“笨鸟先飞”的拼搏劲,他利用一切机会在训练、实战场上反复观摩,私下再虚心向老兵学习讨教,并在一次次出警战斗中磨砺提升技能。
还常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器材装备的操作方法、性能技术参数及维护保养知识。
在节假日别人都休息的时候,他却捧着书本,钻研学习灭火、抢险救援等专业知识;在日常体能和技能训练时,他都主动给自己加压加量。日复一日,手掌磨出了老茧,脚上磨出了血泡,他依然坚持着。
披上“橄榄绿”不足三年,王德伟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参军6年,王德伟因表现优异被直接提干,保送到军校学习。
奋战一线
不顾安危抢救遇险群众
2010年11月19日,四川省政法系统举行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技能练兵活动。在反恐演练汇报表演环节中,王德伟把50米级别的大云梯车驾驭得得心应手,灵巧地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物,快速抵达指定位置,赢得现场官兵的热烈喝彩。
此次演练,王德伟因素质过硬、表现突出,被省公安厅授予二等功。
2013年,军校学习顺利毕业的王德伟,被分到了革命老区巴中,从事的是他最擅长与热爱的岗位——消防特勤。
2015年3月2日,南坝大道特勤中队接到巴中市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指令:巴州区南坝聋哑学校旁的仓库发生火情。王德伟随即带领25名官兵、4辆消防车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后,他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深入火场内部勘察,发现该仓库为简易彩钢棚结构,内部放置了大量木材,旁边还紧挨着一家烟花爆竹厂房和大片民房,火势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大火正处于猛烈燃烧和蔓延的紧急阶段,旁边的居民楼随时有被引燃的危险。王德伟一边组织官兵紧急疏散群众,一边带领战友布置水枪扑火,及时阻截了火势进一步蔓延。
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大火被成功扑灭。
“面对熊熊烈火,你总是冲在最前面,真的不害怕吗?”每当别人问起,王德伟总会腼腆地回答:“当时脑子里只想着救人,根本来不及去想别的。”
驻巴4年,王德伟累计出警5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50余人。2016年,他被巴中市公安消防支队授予个人三等功。
转换角色
奋力打造消防尖刀队伍
作为一名基层消防指挥员,王德伟甘当一块“磨刀石”,磨砺打造一支尖刀队伍,捍卫巴中的平安祥和。
中队战士薛超刚入伍时身体素质差,动作不协调,训练成绩总上不去,渐渐地便产生了厌训情绪。王德伟多次私下找薛超谈心,并单独为他开设训练“小灶”,面对面传授技能要领,手把手示范动作,心贴心交流训练体会。
在王德伟的耐心帮教下,薛超进步很快,短短几个月,所有体能、技能科目均能达标,部分科目还达到了优秀。
“火场的第一反应几乎是战士的本能反应,这就需要把业务技能熟悉到成为本能反应的程度。同时,加强消防战士的心理强化训练至关重要,这样面对复杂场面与紧急险情时才能不怯场、不出错,才能更高效、更出色、更安全地完成各种任务。”王德伟说。
在战士眼中,王德伟是值得信任的老班长;在搭档眼中,王德伟是业务过硬、作风正派的多面手。在王德伟和战友们的奋力打造下,南坝大道特勤中队这支尖刀队伍多次荣获表彰。
2016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被省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单位”,被团省委授予“第七届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组织”……
12年来,王德伟无私无畏奋战在消防一线,抢险救人无数,却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2014年春节刚过,王德伟的母亲因车祸入院治疗。因部队执勤训练任务繁重、人手少,王德伟没能回去照顾母亲,这让他很是愧疚。“很多时候电话打到一半,他就匆匆挂掉出警去了。每天都要他在出完警后报个平安,才能安心睡觉。”王德伟的妻子说。
王德伟常说:“既然选择了消防这份职业,就要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坚决做好人民群众的守护神。”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多年来一直坚守着对消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