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文
两层高的新居,粉刷一新的墙壁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院坝扫得干干净净,大红灯笼挂上门檐,屋内则铺满了锃光瓦亮的地板砖。
而几年前,这里的土坯房下雨就漏,猪牛圈挨着正房,一到夏天臭死人。
正月初三,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区委书记张平阳来到该区水宁寺镇龙台村村民李国成家拜年。
对龙台村这个典型的深山贫困村,张平阳印象非常深刻:烂泥路、土坯房,村民们在黄土地里刨食,“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远远不能满足脱贫需要。
“这里2014年底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500元吧?”听了张平阳的发问,李国成欣慰地说:“幸亏有驻村干部帮忙,只用两天就办到了无抵押、无担保、政府贴息的5万元扶贫贷款,用这笔钱买来生产资料到合作社入了股,去年收入已6万多元,还搬进了政府补贴修建的‘巴山新居’新村定居点。”
自从区里开展统筹扶贫,如今龙台村3米多宽的水泥村道四通八达,成片的核桃园、规模化的巴药基地、年出栏万余只的生态土鸡等特色产业正加快发展,90余户统一规划的“巴山新居”也已竣工。目前84户贫困户已超过六成住进新居,预计今年能全部脱贫。
“新居搬迁要尊重百姓意愿,更要注重后续发展。”张平阳边听边嘱咐随行的村干部。
“书记说得对!新居住着挺舒服,关键是咋跟致富挂上钩?”刚好来串门的村民张仕诚忍不住说:“咱不能住着新房子,还戴着穷帽子。”
“仕诚老头真不知足,去附近的核桃园、中药基地打打零工不就行了?”有的村民插话说。
张平阳赶紧摆摆手:“扶贫关键是扶志气,有志气早日摘掉穷帽子就是好样的!其实办法就在眼前。” 张平阳告诉大家,龙台村生态环境好,又地处深山,每户村民的新居只要腾出两三间客房搞农家乐,生意一定不错。“回头区里研究一下政策,争取资金统一打造农家乐风貌,结合你们村的种养殖业搞采摘和乡村游,一定火。”
“挪穷窝得和兴产业相结合,要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张平阳的几句话像一根火柴,把在场村民的斗志“点燃”了,大家议起农家乐的规划:“我们村干部回去拟一个规划,农家乐的特色、经营模式争取统筹打造!” “我家两层新居至少能腾出两间客房,还可以办农家宴!”……
“常听驻村干部说,现在脱贫工作是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这就是金点子啊!”书记走后,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国成依然兴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