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成镇长潭河村紧紧抓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和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以花为媒、以产兴业、以旅富民,从简单温饱下的乡间田野,摇身变成了竞相追逐的“明星村”。
我现在是在化成镇长潭河村的村史馆内,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后呢,有两桌巴中本土特色的乡村十大碗。2018年长滩河村凭借着这些乡村十大碗响遍全国,而如今长滩河村依托这些“土味”元素,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
时间倒回至2018年农历大年三十,在化成镇长潭河村,村民载歌载舞,贴对联、挂灯笼、吃坝坝宴。这是长潭河村摘掉贫困帽子,搬进新家后的第一次聚会,全村男女老少皆参与其中,热闹非凡。盛大的聚会还被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非常年夜饭》以《巴中长滩河:摘穷帽搬新家坝坝宴上过大年》为题进行专题报道,让长潭河村名声大噪。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一切都是过去不敢想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潭河村广为流传的一首童谣却道出了这里曾经的贫穷生活:上山下梁、肩挑背扛,大路不通、赤脚赶场,遇到干旱,娃儿喊娘……提起以往的生活,村民们感慨万千。“印象中的长潭河就是偏远且落后的,没有通水泥公路,当时做什么都不方便。”村民王新月说。
过往的生活艰辛而漫长,数代的长潭河村人在期盼中等到了家乡的改变。近年来,长潭河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桃李产业,引导当地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
盛夏来临,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长潭河村的桃林内,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脆桃挂满枝头。村民们正抢抓良好天气,忙碌地进行采摘、装框、打包等工作,步骤娴熟紧凑。作为长潭河村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园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农业托管经营模式,让村民们既做工人,又做老板,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自从产业园建起以后,我就在园里打工,不仅可以挣到钱,还能同时照顾到家里老小,我觉得很不错!”村民杨碧华笑着说。
除了传统的销售模式,长潭河村在产业发展上更是走起了“美”的步伐。依托全区打造的旅游环线,长潭河村人沿着该村的旅游道路种植了36000余株桃树。整整6公里长的“桃花长廊”包裹着长潭河村,使得这个村成为了真正的“桃花源”。长潭桃花节更是远近闻名,仅开幕当日,客流量就达到3万多人,如此美丽的风景,不断的吸引着城市里的游客前往这里观光,也吸引了许多远离家乡的长潭河村人重返家园。
“因为我土生土长的是长潭河人,以前在外面打工,得知家乡有了好的政策,就决定回乡创业,让家乡变得更美好。”桃产业的创建人王成山说。
从两山夹一沟,到如今的十里桃花源。长潭河村正依托美丽的风景、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勤劳的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