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拔掉穷根,祛除病因,今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卫以推进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工作重点,组织千名医生村村帮、流动医院村村行、中医中药村村建、合理膳食村村讲、健康“红包”村村发,在全区谱写了“健康扶贫走在前,脱贫摘帽就不难”的壮丽篇章。
千名医生村村帮
“乡医院李柏林医生每月都到家里来给我量血压、测血糖、做体检,还教我如何养好鸡、养好鸭,我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巴州区光辉乡宋兴村三社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孙继英脱贫底气十足。
为了让贫困户健健康康脱贫奔小康,及时制定《巴州区卫计系统党员干部挂包驻帮脱贫攻坚实施细则》,签订《结对帮扶目标责任书》,印发《健康扶贫工作日志》、《医务人员结对帮扶明白卡》,完善了《卫计系统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规定各级医疗单位班子成员每人挂包5户,中层干部挂包4户,一般干部和医务人员挂包2-3户,主要领导入户挂包帮每月不少于5天,医生到挂包户服务每月不少于8天,为挂包户精准“把脉”,对症“开方”。对因病致贫的,当即落实大病救助、医疗补助、健康扶助政策措施,定期随访,防止因病返贫。对无致富项目的,与乡村干部一起协调,因地因人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中药材或劳务输出等产业,并在启动资金、技能培训、市场对接等方面牵线搭桥。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就地就近落实亲属挂联,开通亲情电话,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子女入学、老人看病等具体问题。
活动中,区卫计局组织机关68名干部分成3个脱贫攻坚小分队,巡回挂包乡村定人、定时、定点、定户、定项帮扶。
枣林镇灵山村一社因伤残致贫的刘远坤老人说:“区卫计局冯婧科长隔几天就要来我家,不仅带医生为我们老俩口做健康检查,还帮我们打扫院坝、整理家务。”
93岁的退休老干部赵润民主动加入卫计局挂包队伍。去年以来,他先后为灵山村二社挂包贫困户曽略捐款9000元,并上门指导建了一亩面积的鱼塘,喂养3头母猪,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300元。
今年以来,区、乡、村三级卫生计生单位逐级签订挂包驻帮责任书1008份,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规划1160个,征集“微心愿”1260条,建立致富产业868户,各级医务人员捐款捐物120多万元,落实健康扶助33479人,保证了全区健康扶贫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医务人员深入挂包户健康随访。
流动医院村村行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区人民医院、区二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多学科专家130多人,组成5个健康扶贫流动医院,轮流到贫困村免费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义诊、巡诊等送医送药活动,帮助基层解决疑难杂症,协助做好“两癌”免费筛查,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区人民医院在编干部职工270人,既要承担470个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又要组织2个流动医院参与全区扶贫攻坚战,院内院外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为确保医生入户帮扶与流动医院进村服务两不误,各科室业务骨干加班加点、补岗换班毫无怨言。
今年上半年,副院长李绍军、周皓岚分别带领第一、第二流动医院38名专家深入梓橦庙镇刘家坡村、奎星楼村、三儿河村、平梁镇双龙村等20多个贫困村开展健康扶贫,促进精准脱贫。地处柳岗深处的刘家坡村二社村民赵思其说:“过去我们到城里挂个专家号要等半天,现在专家到家门口为我们看病,诊断免费而且CT和彩超检查都免费,既方便又实惠。”今年1—7月,全区5个流动医院已深入68个贫困村和15个非贫困村开展免费健康检查2.5万人次,免费送医送药送检查300万元,为3200名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巴中市巴州区卫生计生局对挂包村经费扶持。
中医中药村村建
为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巴州区在乡乡建立规范化卫生院、村村建立标准化卫生室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2500万元,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一个标准化“中医馆”,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建立一个“中医角”,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个“国医堂”,方便群众就地就近看中医、用中药。目前全区已建成“中医馆”21个、“中医角”360个、“国医堂”18个,补齐了城乡中医药服务“短板”。
鼎山镇除了村村建有中医角,镇上还建了占地200多平方米中医馆。中医诊断室、治未病科、针灸治疗室、艾灸室、熏蒸室、牵引室、中药房、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房等功能科室要有尽有,中医诊疗设施齐备,有中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5名,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该镇大寨村二社村民余华说:“以前到城里看一次中医来去要两天。现在有个头痛脑热,直接到镇上中医馆刮刮痧或拔个火罐,既方便,又管用,而且花钱少,也不耽误时间。”
化成镇长滩河村卫生室,整齐化一的“中医角”、中药橱非常抢眼,常用中药有200多种,中成药有40多种,中药饮片近100种。村医陈国映说:“自从村上建了中医角,老百姓想吃中药再不得往街上跑了,我每天至少要开10多副中药,有时中药处方比西药处方还要多。”
“乡镇中医馆、农村中医角、社区国医堂,以及城乡街道中药房要优先使用我们巴中自己生产的中药材。作为本地健康服务体系一定要为农村中药产业拓宽市场,为发展道地巴药,建设康养巴中作出应有贡献。”区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罗友军在全区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启动会上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要为发展中医事业、扩大中药产业出力。
巴中市巴州区开展合理膳食村村讲活动。
合理膳食村村讲
针对农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高发趋势,为帮助贫困人口吃出好身体,养成好习惯,健康奔小康,巴州区于今年6—7月在全区集中开展了“合理膳食村村讲”活动。
为确保活动扎实推进,区卫计局召开协调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筹措专项资金,搞好师资培训。明确村村讲活动以全区今年预脱贫的68个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欢听的故事,把减盐、减油、减糖的生活技能和慢性疾病自我防控、自我保健的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
6月14日,大雨连绵,巴州区龙背乡清泉村村民李树仁以为专家不会来,不料上午10点“村村讲”准时在村部开讲。李树仁说:“没想到你们冒这么大的雨为我们传授健康知识。”
7月12日,烈日当空,气温35℃,区宣讲老师熊亚军在白庙乡学官坪村会议室讲得大汗淋漓,到场的群众听得认认真真。散场时,三社村民杨玉朴意犹未尽,再次问熊老师:“每人每天吃6克盐,我们农村怎么估计?”熊科长说:“你们家喝啤酒吗?”他说:“喝。”“6克盐就相当于一个啤酒盖那么多。”老杨听了,会意地点头说:“谢谢老师指点。”
目前,宣讲队已深入68个贫困村和23个非贫困村作了合理膳食专题宣讲。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还抓住机遇边宣讲、边服务。“村村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已完善贫困人口健康档案32600人,补录健康信息12.5万条,发送《科学就医指南》《居民膳食指南》等科普读物5万本,为改善农村吃出毛病的不良习惯提供了科技支持。
健康“红包”村村发
在脱贫摘帽攻坚活动中,巴州区积极整合健康扶贫政策资金,以村为单位,优先为建卡贫困人口发送健康“红包”,率先实现健康脱贫。利用全区统一建立的3000万元医疗扶助基金、600万元卫生发展基金和300万元免费诊疗基金,对建卡贫困人口落实“十免四补助”,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确保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负担不超过10%,对特困大病患者实行医保兜底和“零付费”。今年,该区以为建卡贫困人口84031人代缴参保费1275.5万元,医疗救助建卡贫困人口455人,已发放救助基金71万元。
枣林镇灵山村一社建卡贫困户梁述华,今年5月查出患双肾结石、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等多种疾病,在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花去医药费22800元,按照健康扶贫政策规定,医保报销12210元,医疗扶助基金支付9510元,医疗爱心基金资助432元,个人实际负担648元,个人付费不到3%,梁述华说:“要是过去,这个院我怎么也住不起,现在还是党的政策好,生了病有多方保障。”
为了让今年脱贫的68个贫困村都建好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巴州区已投入360.8万元完成村卫生室改建45个、新建23个。新建村卫生室每个补助8万元、装修1万元、设备费1.6万元。改建村卫生室每个补助1万元、设备配置1.6万元。目前全区标准化甲级村卫生室达310个。
今年4月,区卫计局筹措专项经费50万元,对全区395名乡村医生集中一周时间进行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村中西医服务水平。龙背乡清泉村乡村医生刘彦博说:“区卫计局不但为我们村建起了一流的村卫生室,每年还把我们召回去集中培训2次。既修房子,又教技术,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健康“红包”村村发活动中,巴州区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贫对象不仅落实扶助资金银行打卡直发,还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全面落实好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居住改善、大病救助、精神慰藉等计生优先优惠政策。大和乡北山村二社失独老人张成军说:“我现在每年领取特扶金7800元,乡卫生院还定期到家里免费健康检查,逢年过节区卫计局还上门慰问,生活很踏实。”
今年上半年该区已为717名计生特扶对象和11424名计生奖扶对象发放扶助资金743.1万元,慰问特殊困难家庭136户,发放慰问金6.8万元。
巴州区坚持健康扶贫先行,不仅提升了贫困人口健康素养,而且增强了贫困家庭战斗力,为全区脱贫摘帽创造了良好人口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