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勤拼获得狂,回乡创业仕途昌。青山作伴家园美,致富花繁建小康。” 记者从巴州区白庙乡获悉,截止目前,该乡已吸引26家业主入驻,为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全面加快产业脱贫奔康步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据介绍,近年来,巴州区白庙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持续优化投资软环境建设,把“回引创业”作为加速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重要支撑,从“政策宣传、资金扶持、搭建平台、党建示范、技能服务、创新模式”等六大举措,吸引在外务工农民、企业家、大学毕业生等人员积极返乡创业,现已发展培育天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宏源农牧、高观茗香、億和种养、茂林种养、仕洲中药材、正新养殖等市区龙头企业、专合社、种养大户26家。
加强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努力营造浓厚氛围
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对“回引创业”工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春节、节假日和赶集天,向返乡农民工、企业家宣传各类创业政策和创业项目,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分享农民企业家创业经验、集中展示创业项目、广泛交流创业信息,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3000余份,在交通要道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场镇中心点进行展板集中宣传15次,通过老乡微信群发送政策信息5000余次,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使返乡创业者能随时随地知晓我乡的各类创业政策和措施。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点燃返乡创业激情
利用开展农业普查、扶贫创业工作契机开展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工作,及时了解统计返乡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打算。深入村户,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掌握培训需求,就业愿望和创业意向,为下一步实施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提供依据。同时加大对返乡创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充分用活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创业扶持等金融政策,最大程度给予创业者金融信贷支持,对返乡人员创办符合贴息条件的企业,优先给予贴息,确保能创业、创好业。此外,加大政府补贴和创业优惠政策协调力度,营造最佳投软资环境,以此点燃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激情。
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为了加强对返乡创业指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社保中心、农技、畜牧、林业、建管为成员的返乡创业领导小组,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全乡11个行政村(居)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咨询点,全力为返乡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积极为急需资金的返乡创业人员协调各方,搞好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强化党建扶贫项目,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坚持“一心一意抓党建,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宗旨,扎实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坚持以产业扶贫为主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水准实施4个精准贫困村党员示范工程,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带动一批,引领一片,辐射一带”局面,帮助周边贫困户和返乡创业意愿者切实掌握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子,提升致富能力。
以“农民夜校”为依托,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创业人员技能水平,确保创业成功,以“农民夜校”为依托,在全乡建立10个“农民夜校”技能培训点,通过积极探索培训、结对帮带等就业培训新形式,重点讲授产业培育技能,培养广大返乡创业者人数达2000余人。同时,充分发挥养殖、种植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积极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拓宽返乡创业新门路,使返乡创业成为我乡脱贫攻坚的加速器。
探寻多种创业模式,合理规划创业方向
近年来,白庙乡大力发展脱贫产业,依托天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億和种养合作社和仕周种植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打破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探索“支部+公司+农户”、“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种养大户”、“支部+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种模式。建立“中药材种植园区”。以建设“巴药之乡”为目标,连片发展“白芍产业园”2000亩,适度集中和分散种植丹参、菊花、桔梗等中药材6000多亩。预计年均纯收入2400万元。建立“干果种植园区”。在干沟、九重等村居开垦残次林地和荒山荒坡,连片发展核桃3000亩。正式投产后,预计年均纯收入600万元。
建立“传统产业种植园区”。利用白庙种植白蜡的成功经验和丰富的白蜡树资源,组建了“白蜡产业合作社”,发展连片的白蜡产业园约500亩,组织农户有效管护白蜡约4000亩,预计纯收入约600万元。建立“山区农业示范片”。积极种植茶叶、高山蔬菜和养殖土鸡、生猪、蜜蜂等农副产品,预计纯收入1000多万元。在全乡重点围绕 “三区一片”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下,鼓励返乡创业者采取新型创业模式,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位优势,为创业人士提供量体裁衣等个性化服务,为返乡创业人士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创业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