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8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罗增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实现全年既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本报今起开设“实现双过半争创新佳绩”专栏,展示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落实“双过半”的做法和成效,为全市加快发展加油鼓劲。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巴州区立足区情,发挥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前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脱贫攻坚基础扎实,城乡统筹成效明显,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上半年包装储备招商项目85个、签约项目21个、到位资金41.5亿元,在一、二季度综合考核中,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651个,发展巴药23万亩、果蔬11万亩、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250个、小加工业项目2050个,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面达71%。
●——基本形成“主城区—小城镇(集镇)—中心村(聚居点)”三级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64.2%。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7月1日上午,巴城南环线燕飞互通与巴恩大道连接线建成通车。南环线全长16.94公里,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项目概算总投资14.36亿元,工期30个月。自开工以来,施工方倒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实现了南环线燕飞互通与巴恩大道连接线先行通车,预计南环线2018年10月全线贯通。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迫切需要,是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增后劲的重要举措。巴州区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37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54个、区级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4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72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开工34个、开工率100%,区级重点项目开工41个、开工率91%,完成投资8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4%,其中有10个重点项目可提前竣工。
据了解,下半年,巴州区将在抓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在保实物工程量的同时,再谋划编报一批优质项目、大项目,挖潜入库一批固投项目,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500亿元的入库任务,并提早谋划2018年项目启动工作。
●绿色产业加快发展
正值夏季蔬菜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巴州区凌云乡印山坪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老板张印德承包的园区里一片繁忙,村民正忙着采摘。“不仅我们的土地变成了钱,还在园区找到工作,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致富。”工人们乐呵呵地说。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巴州区三产业结构比为11.3:39.3:49.4。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观光产业园拓展升级,新发展一批巴药、果蔬等特色产业。上半年,新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35个,新建特色农业基地6.95万亩。下半年,将大力招引、支持和鼓励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并确保带动贫困户的覆盖面大幅增加。
在现代工业上,完善了巴州工业园的基础及生活配套设施,加快机械仪器仪表生产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工业项目15个,加快技改项目实施进度,新竣工企业3家,完成工业投资15.1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
在现代服务业上,巴州区打造拳头产品,力争把服务业培育成具有竞争力的先导产业。目前,盘兴物流园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入库企业13家,举办各类会展促销活动拉动消费3.5亿元,1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莲花山山地运动公园建设有序推进。
●脱贫摘帽唯此为大
化成镇长滩河村村民赵玉龙属建档立卡贫困户,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房屋于2016年11月被鉴定为C级危房。“今年政府出钱帮我改建了入户道路,粉刷了新墙,做了排水沟,如今破旧的老屋已焕然一新。”赵玉龙说,修缮改造房屋政府出了1.4万元,自己仅花了4000多元。
巴州区把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今年以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标准要求,围绕“区摘帽、68个贫困村退出、3347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63%”的目标,以“六个统筹、五大行动”为抓手,以“超常举措”和“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全区已全面实现68个贫困村通村硬化路、标准化卫生室、通信网络、生活用电保障。已完成33个村文化室建设、30个村广播“村村响”工程、9868户电视“户户通”工程。乡镇中心校校舍维修加固及附属设施建设已完工26所,原基改扩建11所,新建分校3所。29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主体完工。451个聚居点正在建设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开工,8月底前可全面完成;已完成3556户房屋鉴定工作,确定第一批改造任务6885户,确定改造队伍159家,启动改造1332户,完成改造624户。“为了确保验收过关,我们计划在国省验收前,先进行第三方试验收评估,查找薄弱环节,便于弥补短板。”巴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