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用真情换取信任 用真心捂热民心

——记市工商联驻巴州区梓橦庙镇谢家湾村第一书记杨涛

【来源: 巴中日报 赵陈 彭昶润】【点击举报】

   两座大山,一条小溪,住着253户人家10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192人,这里便是巴州区梓橦庙镇谢家湾村。

  2014年初,市工商联经济科科长杨涛作为“挂包帮”驻村干部来到该村。看到的是20多个孩子在寒冬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破旧的危房中上课,数百名父老乡亲(其中大部分属老弱病残)渴求帮助的眼神。听到的是村民无水可吃、有病无处医、道路不通等困难。杨涛几夜未眠,感受到肩上担子的重量。最终决心竭尽所能,为谢家湾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在工作单位市工商联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目前,该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胸怀大局 全面改善基础设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驻村后,杨涛经过近2个月的入户走访,全村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了然于胸。他及时向工作单位市工商联负责人汇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在学校、道路、饮水等方面着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改善校舍条件。2014年前该村小学属D级危房,25名学生无法安心上课。杨涛与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帮助,将村小纳入成都置信投资有限公司“春晓计划”,落实资金95万元,捐建教室2间、“留守学生之家”1间、教师办公室1间、教师寝室1间及厨房和厕所等,添置了教学必备设施设备,解决了孩子上学难题。改善道路条件。该村5社几十年来村民一直行走在突兀山岩上,没有一条道路通行,曾有两村民路过时不慎摔死。杨涛及时向市工商联领导汇报,筹资8万元,打通了通往该社的道路。协调市、区财政、交通、扶贫等部门,硬化了1、3、6社3公里道路,沿线30余户农户到村委会从此不再走崎岖的山路;协调交通、国土、扶贫等部门,打通该村13.5公里环线公路,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用水条件。谢家湾村严重缺水,全村有近2/3的人,全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需靠三轮车到1公里之外的河沟拉水吃,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协调区水务局整治了6口病塘、新建3口微水池,缓解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从群众现实需求出发,协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协调机关经费,号召企业、商会帮扶,协调市、区相关部门支持等途径,新修建了60平方米村卫生室,捐赠了医疗设备;对全村253户农户电网进行升级改造。

  心系百姓 倾情为民排忧解难

  杨涛深知,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脱贫的第一步,为接下来精准发力夯实基础。在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日子里,为确保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杨涛在患重感冒、发高烧、不能说话的情况下,坚持走村串户、短信联系等方式,共识别60户192人,做到了解每户的致贫原因,并制订了完善的帮扶计划。

  抓产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对村民来说,以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养殖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授民以渔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及发展特色产业?杨涛先后组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前往周边乡镇及我市发展得好的新农村考察学习产业发展、新居建设等来改变老百姓的观念,实行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发展“五小经济”,即每户发展一个“小禽园”“小药园”“小耳园”“小菜园”“小果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促进脱贫增收。在产业发展中,该村引进巴中市蜀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市工商联与该村签订丹参种植合同,向村民垫资提供500斤丹参种子、专用化肥、农药等;协调单位落实产业帮扶基金,免费提供5000株蔬菜苗、2300只土鸡苗、2500余株青翠李,扶持种植名贵苗木200亩,承租青木冈林养殖柞蚕300亩,发展家禽养殖3000余只。目前,全村已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户3户,养牛大户(5头以上)3户,养鸡大户(300只以上)2户,养羊大户(10只以上)10户,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倾情帮扶困难群众。市工商联先后给建卡贫困户发放慰问金1.7万元,向困难党员和群众赠送棉衣、棉被、大米、面和菜籽油等生活用品折合10万余元,给“留守学生”送去棉手套、彩色笔等学习用品及体育用品折合人民币1万元;捐赠化肥10吨;组织开展免费诊疗300人次,查出大病患者3人,捐赠1万余元常用药品。并邀请律师现场解答涉法事务,受到群众普遍好评,也坚定了脱贫信心和决心。

  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引导该村入党积极分子谢发帅养殖土鸡,帮扶制订规划、协调资金、参加培训、寻找市场,现在年出栏土鸡2000只,同时带动10余户村民养殖土鸡,发挥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破除旧俗 促进村风民风文明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村民脱贫奔康的重要抓手,杨涛与村干部多措并举大力破旧俗、树新风。

  强化思想引导。每月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展集中学习,谋划强村富民路子,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集中宣讲中央、省、市、区精准脱贫政策,让惠农惠民政策知晓面更宽,群众参与面更广。厘清制度规范。根据村情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党务村务公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低保及社会救助评定制度、惠民政策责任追究制度,并全部上墙公示,使村“两委”办事进一步规范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制定《村规民约》。滥办宴席是农村长期难以遏制之风,杨涛与村“两委”干部一道迎难而上,采取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村民最关切、认知较一致的事项归类为13个方面,让谢家湾村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此基础上,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根据村情,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制定“提倡新事新办、严禁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文明礼貌、弘扬孝道文化”的村民承办宴席相关规定,严禁村民办房子酒、满月酒、谢师酒、退休酒、开业酒、兵酒、院坝酒等酒席,结婚酒、寿酒只能办一次,并对菜品等进行了限定,禁止铺张浪费。该村规民约得到了老百姓认可,已于今年4月1日实施。创新宣教方式。积极协调市、区司法部门来村开展“新平民教育”宣讲活动,举办“法律七进”活动,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讲法律法规、精读惠民政策、弘扬感恩孝道、领悟生活哲理等,营造优良民风民俗,培育法律明白人和能人式的新型农民。

  遵纪守法 争做廉洁勤政表率

  杨涛深知,作为第一书记,廉洁是底线,理应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我约束,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这是杨涛的座右铭。驻村工作期间,他不断加强廉政学习,提高廉洁意识,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本单位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各项党纪政纪,严格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严于律己的自觉性和同腐败作斗争的主动性,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挂包村脱贫攻坚工作。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驻村工作纪律,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作风,得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驻村帮扶以来,杨涛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如春雨润物,在谢家湾村无声绽放,让谢家湾村悄然地改变着模样。杨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用真情换取信任,用真心捂热民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支持下,与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带领全村老百姓一步一步走向脱贫奔康的大道。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