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农事忙。连日来,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雁桥村的枳壳产业园内,连片种植的枳壳树整齐划一,长势喜人,随着地势绵延不绝。村民们正抢抓有利时节,锄草、覆膜、喷洒农药,园内各处呈现一片忙碌的景象。
高效益还需技术帮。近年来,巴州区把道地药材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针对药材种、管、收等各环节,开展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共计29次,其中到各乡镇种植基地开展关于枳壳、姜黄种植技术分散实操培训7次,培训村社干部、基地务工人员、农户350余人。联合区就业局到各乡镇开展丹参、白芍、枳壳种植技术课堂培训22次,培训2300余人次。
“道地药材是巴中确定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巴州区的主导产业,更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对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助力农户增产增收起到积极作用。以后,我们会继续大力开展农技培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巴中市巴州区巴药产业发展局规划发展股股长杨兵对巴药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曾口镇作为道地药材种植6个万亩连片种植核心区之一,积极引进专职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你看这个枳壳目前已经有红黄蜘蛛和蚜虫危害了,所以要赶紧进行防治,防治的方法......”忙碌的驻村农技员文革,从去年种植开始便全程跟班作业,不定时到田间查看并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大家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他说,眼下正值枳壳生长的重要时节,科学管护尤为重要,因地、因苗、因时搞好土、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工作,才能确保枳壳树的顺利生长。
技术有保障丰收有底气。“农技师经常到我们园区来,教我们种枳壳,好远的距离盖膜,怎样盖,树子生了病,用什么药,怎么治。有了他们的帮助,枳壳长得越来越好了,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技术有了保障,也为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在驻村农技员的悉心指导下,村民聂宗军从过去的一窍不通到现在成了半个专家,让他对枳壳的丰收信心倍增。
村民有技术,致富有门路。据曾口镇雁桥村支部书记彭长春介绍:驻村农技员从药材选种、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使老百姓找到了致富增收的门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产业抓好,发展好,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巴中市巴州区万亩连片种植区情况,巴州区曾口镇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振兴乡村经济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产业,2020年全年规划巴药产业园5100亩,其中枳壳3000亩,丹参和姜黄1600亩,白芍500亩,成片分布于曾口镇书台村、雁桥村、大坡村、紫荆社区等14个村和2个社区。上半年已完成目标任务枳壳种植2000余亩,丹参种植1000余亩。截至目前,雁桥村已高标准高规模栽植建成枳壳产业园530亩。
“经常到产业园来打工,人多热闹,既学到了技术,活动了筋骨,还可以领工资呢!”50多岁留守在家的雁桥村村民何正琼一有时间都会到园区来工作,8块钱1小时,基本一天都能挣80块钱。自枳壳产业园建成以来,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可以进棚打工,每人每天可收入80元,村里的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便不再是奢望,为全村的十余个家庭叩开致富之门。
据悉,曾口镇雁桥村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目前,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农户们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分红,为农户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实现绿色崛起?巴州区将目光瞄在了做大做强巴药产业上。近年来,巴州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巴药产业,建立巴州区特色产业链。2020年,巴州区全面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成效,巴州区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巴州区被确定为四川省2020年度中药材溯源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