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巴州公安整理了3起
发生在巴州区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例
剖析其诈骗套路
为大家敲响反诈警钟
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训
切实增强防范意识
↓↓↓
案例一:“特殊渠道”保释诈骗
近期,巴州区一居民在家中刷短视频时,结识一名自称“美国军医亨利杨”的男子,对方得知受害人儿子正在监狱服刑后,主动表示有办法将其保释出狱。随后,该男子介绍好友“Gen Jens UN美国将军”与受害人联系,由其具体对接“保释事宜”。自5月14日至8月24日期间,对方先后以律师费、医疗费、文件费等名义,向受害人发送收款二维码要求缴费。受害人先后转账7次,共计被骗8万余元。10月5日晚上,其女儿发现异常后,受害人方才醒悟并报警。
套路解析
01、伪造身份
瞄准受害人救子心切的心理,冒充美国军医、联合国美国将军等境外权威身份,利用虚假的高端身份背书,快速获取受害人初步信任。
02、虚构事实
编造“可通过特殊关系保释出狱”的虚假事由,搭建“军医介绍将军对接”的流程,让受害人相信存在非正规办事渠道,产生成功希望。
03、进行诈骗
以律师费、医疗费、文件费等办事必需名义,分多次发送收款二维码索款,逐步累积诈骗金额,直至被家人发现才终止骗局。
案例二:约炮交友诈骗
2025年10月5日,巴州区一居民在家中玩手机时,下载名为“某某娱乐”的APP,并在所谓“客服”引导下进行“约炮”。对方先后以车费认证、酒店押金、保密协议等名义,诱骗其扫码转账。随后又谎称“操作失误需修复”,诱导继续付款。受害人多次转账共计3.8万余元后,仍未匹配成功,也无法联系到对方,方才发现被骗。
套路解析
01、色诱引流
在社交软件等平台投放广告,以“线下约炮”为诱饵,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约炮APP,吸引受害人主动参与。
02、实施诈骗
以车费、酒店、保密等“认证”名义,先后要求受害人转账,制造“完成认证即可见面”的假象,逐步骗取受害人资金。
03、二次诈骗
当受害人产生疑虑时,编造“操作失误”的借口,以“修复方案”为由要求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进一步榨取资金。
案例三:刷单返利诈骗
2025年10月13日,巴州区一居民报警称,其在家中被好友拉入一个微信群,群内持续发布兼职刷单信息。受害人通过群内发送的刷单链接,下载了名为“京贴”的APP并开始刷单。初期,受害人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佣金,便放松了警惕。随后,客服以其刷单操作失误、需要缴纳资金解冻刷单金额等理由,陆续让其通过扫描二维码转账。受害人累计转账9万余元后,仍无法将刷单金额提现,才意识到被骗。
套路解析
01、熟人引流
借助好友邀请的方式将受害人拉入刷单群,利用熟人社交的信任优势,弱化受害人对刷单诈骗的警惕心理,实现精准引流。
02、小额返利
初期安排简单的小额刷单任务,及时兑现佣金,让受害人亲身体验“获利”,从而建立对刷单平台和客服的信任。
03、实施诈骗
待信任建立后,编造“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的谎言,以“解冻资金需充值”为由,诱导受害人多次大额转账,完成诈骗。
反诈八大武器
1.国家反诈中心APP→诈骗电话标记
2.96110专线→预警劝阻
3.12381反诈短信→风险提示
4.电话卡“一证通查”→防冒名办卡
5.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防账号盗用
6.反诈名片→警察来电身份认证
7.云闪付“一键查卡”→防银行卡盗刷
8.跨境来电提醒→屏蔽境外诈骗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