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账号“狸猫换太子”,冒充老师骗走9.5万!

【来源: 巴州公安 】【点击举报】

  久未谋面的旧友、家人突然在微博上私信你,通过各种理由让你帮忙转账付款,不要信!不要信!不要信!

  这些账号其实是不法分子,利用“高仿账号”实施的诈骗。它们具有极强的迷惑性,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冒充熟人诈骗

  8月2日11时许,巴州区居民陈某在微博收到一个陌生账号的关注和私信,对方头像、昵称与自己在国外的大学老师高度相似,陈某未加核实便信任了对方。该“老师”声称因“支付功能被限制”无法支付机票尾款,请求陈某帮忙垫付。

  14时许,在“假老师”的引导下,陈某通过其提供的邮箱地址联系所谓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邮件回复称需支付尾款29000余元,陈某遂向邮件中提供的指定银行账户转账。随后,“假老师”又以“需要升舱”和“兑换外币”为由,要求陈某继续向“航空公司”账户转账,陈某再次转账65000余元。后因转账限额,陈某前往银行提升转账额度时,工作人员察觉异常,怀疑其遭遇诈骗并劝阻。陈某于是向其大学老师打电话核实,才得知自己被骗。共计被骗95000余元。

诈骗手法分析

  01、角色扮演,获取信任

  诈骗分子套用或盗用好友、同学的QQ、微信或微博等社交账号,主动添加受害人,冒充你的老师、亲友、领导等“熟人”身份,利用你对“熟人”的天然信任感和助人心理,降低你的警惕性。

  02、制造困境,诱导代付

  之后诈骗分子会以“借钱、支付被限制、银行卡失效、无法联系国内亲人”等等为由让受害人帮忙转账至指定账户。

  03、层层加码,榨干钱财

  一旦你支付第一笔,骗子会以“需要升舱、改签、兑换外币、支付担保金”等新借口,要求你继续向不同账户转账。当你的银行卡额度不够支付大额转账时,骗子甚至会怂恿你去银行提升额度,进一步掏空你的钱包。

警方提示

  一、冷静核实身份。接到亲友求助的电话、信息时,要多方求证核实,别仅凭社交账号、电话声音、几秒卡顿的视频就轻信对方身份。

  二、不要盲目转账。凡是涉及钱财转账的情况,一定要谨慎,不要随意下载陌生APP;坚持“没核实不转账” 原则,通过视频通话或当面确认需求真实性,切勿因为对方卖惨或催促就立即转账。

  三、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非官方、非可信平台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社交关系),同时提醒亲友加强信息保密,降低被诈骗分子利用风险。

手机版首页   |   电脑版首页

Copyright © SCBZ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7

蜀ICP备17014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