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孩子们回归家庭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大增,不法分子在涉世未深的学生身上动起了歪心思,利用未成年人的不谙世事,让他们成为电诈“工具人”,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真实案例
6月30日,巴州区李女士的女儿今年十五岁,是某中学初三毕业学生,在家刷抖音时,发现一个可以网上做兼职的微信公众号“小****”。
她关注公众号后,对方给其发了一个qq群二维码,她扫码加入这个qq群。群内一名陌生人主动添加其为好友,随后发来100个手机号码,以及一段涉嫌诈骗的短信话术:“我是快递员林文乐,这里有您的东西到了,电话拨不通请速回:13*****”,对方承诺发送完100条短信就能拿到100元报酬。
▲涉诈短信话术及100个手机号码
▲涉诈短信截图
李女士女儿信以为真,按要求发送了这些带有诈骗性质的短信,将完成截图发给对方后,不仅没收到约定的报酬,还被对方直接删除好友。
然而,像李女士女儿这样的并非个例,许多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在 “轻松赚钱” 的诱惑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沦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警方提醒
骗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或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物色目标,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这些短信多以“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为由,引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进而实施精准诈骗。
学生参与此类“兼职”,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册,更严重的是已涉嫌违法犯罪。
各位老师、家长要提醒孩子们牢记这三点,一是拒绝“轻松赚钱”诱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发送短信、拉群、租号的行为均属违法;二是要善于保护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账号、密码、验证码;三是遇可疑情况立即告知家长或老师,不轻信、不透露、不参与、不转账,保存证据并报警。同时要牢记:“凡需转账,必是诈骗;凡索隐私,必为陷阱”。